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文娱行者 > 第66章 节目之后(四)

第66章 节目之后(四)(1 / 2)

在这许多纷争之后,出现了一篇长文,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赞同:

“首先,给大家说一个不则笑话的笑话:

甲:雍正和乾隆都是谁的儿子?

乙:…………

甲:你连这个都不知道?雍正是康熙的儿子,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啊!

乙:不,他们都是编剧和导演的儿子。

许多人看了感觉好笑,但在好笑之余,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多问一句:

为什么史学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史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康熙、乾隆等等,‘长在深闺人未识’,就让那些胡编乱造者钻了空子。这就给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提出一个要求,必须加快史学知识普及的步伐。

有人试着去做了,但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因为学术,从来都被认为是严肃的,崇高的,高深的,只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禁脔,芸芸众生是不能靠近,不能染指的。

近现代以来,提倡学术大众化的声浪此起彼伏,但时至今日,学术仍然未能很好地从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

拿历史学来说,大众化没什么显著发展,却被影视界糟蹋的不成样子,人们从电视荧幕上接受了许多‘戏说’式的所谓‘历史剧’,它们严重地违背了史实,把历史知识完全搞乱。

在荧幕上出现的武则天、唐明皇、雍正、慈禧,反复被改编,版本众多的康熙、乾隆二帝,都远不是他们的历史本来面目,只是编剧和导演主观意志的形象化。

可近来,我看到了一个明显的进步,也看到了改变现状的可能。

自《百家讲坛》开播以来,我每期都有看,深深为这种新颖的形式所打动,同时,也对主讲人张斯同学很感佩服。

有人用‘内行’与‘外行’的话来批评他,说‘外行’不应该插手‘内行’的事。

我很不理解这种说法,学术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能把某一学科视为禁脔而不许别人染指。不看出看身水平,不论门派比武功;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才是正确地态度。

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张斯的《品三国》确实有些问题,但都是些小瑕疵,主题上还是很符合史实的。

至于很多细枝末节,连史学家都争论不清,为什么要去苛责一个高中生?

难道这样做,感觉很有面子么?

并且,人家有错,提出来好了,有什么好指责的,学问就是在互相发明间增长的。

史学界这一亩三分地不是禁区,应该欢迎任何人来玩,不管你娱乐化也好,商业化也好,借鉴于评书、相声的手法也好,凡是有利于普及历史知识的做法,都应该受到欢迎。

只要注意,不要把科学的历史观搞错,不要把历史知识搞错,不要把古文翻译拧了,也要注意逻辑上不要欠通。

张斯是完全能达到这些标准的,他为什么不能来玩?

有人感觉他年龄太小,可是,这种事向来‘达者为先’,可不是论资历,排辈分的事,那套官场上的龌龊伎俩,还是少出现点好。

我总结了一下,大家对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点:不严肃,娱乐化,商业化。

关于严肃。学术诚然是严肃的东西,但我们说它严肃,甚至可以说它神圣,是说我们研究它的时候,要有严肃的、严谨的、认真的、一丝不苟的精神。

但一旦产生了成果,除了要用专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成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或专著公诸同行、同好之外,还应该用通俗的形式,把它向广大群众、芸芸众生进行传播,否则你的成果,就不能产生社会效应,就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

从这个方面来讲,张斯走在了大家前头,姑且不论学问高深,有一点很明白,大部分学者是产生不了什么社会效应的。

由于个人的去向和条件不同,你可以不搞普及工作,而选择坐在象牙之塔研究。

这是一种分工,总有要去做的。

但你不能反对别人以通俗的方式传播学术成果,不能认为那么干就是‘不学术’的,就是破坏了学术的尊严,破坏了学术的崇高神圣。

你歌你的阳春白雪,他唱他的下里巴人。

尽管你是美声唱法,他是民族唱法,但你不能阻止人家赶歌会,录影碟。

最新小说: 鬼花送嫁,龙王娶亲 炮灰和离后,逃荒路上吃香喝辣 上恋综后撩爆!强扭的影帝最甜啦 [HP哈觉观影体]穿越少女的社死现场 借住闺蜜家,被她的黑道小叔看上 首辅的屠户悍妻 顾总别追了,夫人已经和您离婚了 请友善对待美少女 都市修仙之狂龙觉醒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