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退出上书房的胡惟庸依然保持跪行走出了一段距离,才敢站起了身子。

他遥看上书房的方向,心中不免一阵后怕。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放在朱元璋身上再合适不过。

胡惟庸收起了心思,知道朱元璋这是在警告自己,这段时间他要低调一点了。

随后,便朝着中书省走了过去。

...

此时的上书房中,朱元璋坐在上首,静静的看着朱标和刘伯温,淡淡开口:“刚才胡惟庸说的,你们都听见了。”

“有没有什么好的法子,让底下的这些官吏消停点。”

“老是动不动就嚷着要辞官回乡,这一次还纠集了五十多人。”

说完,朱元璋看向了刘伯温:“伯温呐,你身为左都御史,也要带个好头啊。”

“不要动不动就要回乡养老。”

刘伯温闻言,心中暗道不好,这刚敲打完胡惟庸,就轮到他了。

他赶紧拱手说道:“陛下教训的是,身为大明官员,必将鞠躬尽瘁。”

朱元璋微微颔首,问道:“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大明的这些官吏稳定一点。”

“不然这从上到下的官员老是流动,对政令实施的确有影响。”

刘伯温略微沉思了一会儿,为难的开口:“陛下恕臣愚钝,没有应对之法。”

虽然嘴上说没有应对之法,但是刘伯温心里却很是清楚。

他的梦想也是告老还乡,但是朱元璋不允。

为何想告老还乡?

还不是因为当朝的官员实在是难当。

朱元璋治下,全国各地的官员一年才有三天的假期,而且还没有请假制度。

哪怕是自己身体有病或者家中有丧葬喜事啥的,请个假都难如登天,等一步步审核下来,估计病都好了。

而且各地架设鸣冤鼓,事无巨细只要有人敲鼓就要县令主审。

导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会占用官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效率低下、工作繁扰。

明朝初年,百废待兴,朱元璋又是最见不得贪官污吏,所以官员们的俸禄微薄。

如果胆大不怕杀头,贪污点银子,也能过上几年潇洒日子。

但是锦衣卫暗中监察百官,一旦抓到那就是杀头的罪,全家流放。

所以在锦衣卫的监察之下,还真没有多少官员敢伸手,他们也只能咬牙过着清贫日子。

而且这些锦衣卫时不时还会记录一些不好的言行,递送至朱元璋的面前。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搞不好就因为锦衣卫的密奏而送你上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在这种提心吊胆、工作劳累、又没有油水的环境之下,不免有人会坚持不住想退出。

虽然心中知晓这一些,但刘伯温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这话说出来,只会给自己添加麻烦。

所以他也就闭口不谈,反正这也是吏部和中书省的事,与他的都察院没有关系。

见刘伯温没有办法,朱元璋又看向了朱标:“标儿,你有什么看法。”

朱标对于朝廷现在的制度自然也是有所了解,但是作为太子他更了解朱元璋的秉性。

大明立国不久,根基不稳,国库每年都是入不敷出,自然无法提升各级官员的俸禄,这一点朱标是明白知晓的。

他也知道朱元璋工作狂的本性和多疑的性格,这些也是他无法改变的事情。

刚才的胡惟庸和刘伯温两人自然也知道这些问题的缘由,但是惧怕朱元璋,都没有说出来。

朱标看了看刘伯温,又看向了朱元璋:“父皇,孩儿认为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

“我大明立国尚早,百废待兴,确实也需要借助这些官员治理地方。”

最新小说: 长生从御云雾开始 拜师通天:开局仿制开天斧 大道之开山拔月 吞天成圣:开局掠夺仙子修为 修道小少年 副作用词条修仙:我只会持强凌弱 仙行健 妖魔乱世,我重生成了一座神山 泼刀行 剑道天骄,从镇压诸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