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汉国士 > 第三十六章 汴河东流 (下)

第三十六章 汴河东流 (下)(1 / 2)

两日后,众人进入了朗陵地界。

“果然是‘民以食为天’啊!与来时几个诸侯国相比,真是迥然不同。此地沃野千里,碧绿无边,牛羊成群,显是风调雨顺的资源充盈之国。”何敞赞道,“‘仓廪足而知礼节’再看这城中百姓,你来我往,井然有序,彬彬有礼,朝气蓬勃。较之京师,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看来,这臧信确是经国有方,教民有术。”井然道,“店铺林立,货物充足;瓦舍明亮,街巷干净;人人整洁,竟连个大声喧哗的人都没有。”

“上次,王景大人来时,也这么说。”田虑道。

“哦,王景可曾见过藏信?他怎么说?”郑异问道。

“此前来了还不止一趟,但都只是勘察或者路过,尚未最后确定是否经此地分流,臧侯爷倒也没说什么。”田虑道。

“此地治理得井井有条,那臧信必是文武兼备、知书达理之人。在此分流,我看他必定会赞成的。”何敞道。

“希望如国相所言。但我料定他必会断然拒绝,咱们还得另谋他策。或许,此事还得看济王的态度,最终极有可能二者放在一起才能解决。”郑异道。

何敞闻言,颇感不快,有些不以为然的道:“我看郑仆射有些多虑了。此处距离济国已近,倒是不假,但是与济国何干?若臧信不同意,则汴渠维持原状,不流往济国,故此就不会惊动济王;若臧信同意,汴渠则流经济国,也能灌溉其田亩,增加其收成,济王又何乐而不为?”

郑异苦笑一下,又说了一句:“希望能如国相所言。”

何敞听他口气,便有些愠怒,驻下足来,睁大眼睛,望着郑异,道:“若济王不听,我就天天给他上书,每日见面就宣讲筑渠给此间百姓带来的益处,就不信他听不进去。此事包在我何敞身上!”

“是不是如郑某所料,等一会儿便会知晓。何国相,朗陵侯府到了,您先请!”郑异把身侧在一旁,让出道来,示意何敞先行。

何敞也不客气,正欲举步,却见已有两个人迎了出来,走在前面的那位虬髯大汉朗声说道:

“臧信前几日就接到阙廷飞书,言及阙廷将遣使者前来敝处,就一直盼着,不想今日方到。”

他一眼望见郑异,登时面露惊讶之色,道:“檀都尉,你缘何到此?”

他身后之人也跟着道:“是啊,檀都尉,难道你也离开南宫参与筑渠了?”

郑异已是见怪不怪,反而装作不知,问道:“在下谒者仆射郑异,不知二位所说的檀都尉是何人?”

臧信道:“宫中骑都尉檀方啊!你这一开口,我方看出来,果然不是,但实在也太像了!”

他相貌绝异,如同铁铺出来的汉子一般,面色黝黑,隐隐泛着紫色,眉毛飞扬,豹头环眼,胡须根根直立,比余人都高出一头,声音震耳,不怒自威。

“太中大夫井然,见过臧侯爷!”井然上前道,接着介绍:“这位乃是即将到济国就任国相的何敞。”

未及臧信说话,他身后之人立刻抢上前来,道:“在下王平,乃是济国卫士令,奉济王之命,特地前来迎接何国相,我已经到此处两日了!”

相比臧信,他的相貌要平易近人的多,神色和缓,时刻面带微笑,显得甚为祥和。

何敞闻言一愣,道:“莫非尊驾便是前越骑校尉王平?”

王平面上一红,道:“正是!说来惭愧,在下学艺不精,尸位素餐,被先帝免职。幸得济王赏识,邀至济国出任卫士令!”

郑异亦是一怔,暗自寻思济王明知此人武艺平平,何以会选他出任卫士令?

此时,臧信已缓过神来,对着他问道:“足下可是那位当初拒绝太子和梁松的郑异?”

郑异尚未答言,井然早已笑道:“正是!天下只有这位郑异,拒绝过昔日的太子,当今的陛下!”

臧信登时面露疑色,道:“恕我直言!当初太子、梁中郎重金去请,足下都不出来,而如今终于愿意出来了,为何却只出任区区谒者仆射?”

郑异笑道:“当初,相邀郑某者只是太子,汉律令不得与外臣有私交;如今,太子变成天子,一国之君就无私交,故此郑异不敢违诏;但毕竟拒绝过当今天子,所幸没被追究治罪,能得一个谒者仆射之职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接着,他望着王平,道:“足下可是阜成侯王梁次子?”

王平见他竟然也知道自己,顿时喜形于色,道:“惭愧,正是他老人家不孝之次子!”

何敞奇道:“敢问王令何时来到的济国?”

王平笑道:“蠡懿公主遇刺后,陛下梳查南、北宫汉军,才发现还剩下我这一个漏网之鱼!”

何敞不解,道:“漏网之鱼,此言何意?”

王平道:“当初,式侯遇刺,先帝一怒之下,捕杀北宫诸王宾客,并下诏各有爵位的君侯不得再在军中任职!家兄沿袭阜成侯爵位,故而退出汉军,而我乃是次子,却身无爵位,只是普通卫士,故不在先帝裁撤之列,所以继续留在宫中。后来,又出了蠡懿公主案,陛下诏令梳查禁军,方才得知我还在宫中,遂令我离开京师。偏巧当时,济王也在京师,故报请陛下恩准,调我至济国担任卫士令。”

臧信叹道:“你是因祸得福,蒙济王器重,尚得以在军中继续效力。本侯则只能整日对空望月,这好不容易练成的一身武艺,就此荒废了。”

郑异笑道:“郎陵侯何处此言?临来路上,我等见城中百业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侯爷必定没少耗费苦心吧!报国未必一定在疆场,能将本地治理得如此繁荣兴旺,百姓喜乐开怀,这不就是在报国吗?”

王平道:“咱们总不能在门外一直站着说话吧,且请各位进入大堂详叙!”

臧信道:“有理,各位请!”

众人随他步入大堂,分宾主落座。

臧信道:“适才郑仆射提及治理,真是愧不敢当。山东乃草莽滋生之地,昔日遍地皆是反王,先帝在此征战时,亦是应接不暇,今天平定了此处,明日又反了彼处,真是没少耗费心血啊!”

王平道:“郎陵侯初到之时,依然盗贼如毛。只不过都是散在各处做流寇,很少敢公然与汉军对抗!”

臧信道:“倒是也有几股悍匪,流窜于济国与隧乡侯耿建、汉泽侯邓鲤、昌成侯刘建与我的侯国之间。起初拿他们并无办法,后来济王出面,把我等召去协商,最后决定调集各国军队,会同各州、郡、县的汉军,合力清缴,方才消灭其大部,但仍有少许顽敌神出鬼没,不时骚扰百姓!”

郑异道:“民以食为天,若能丰衣足食,何人还会起来反叛?昔日盗匪滋生,皆因各路豪杰彼此激烈混战,加之连年旱涝交替,五谷不生,以至四处均闹饥荒。如今,太平清静,得以修生养息,国库里有了粮食,变乱自会越来越少!”

“不错!”井然道,“不过,大汉疆土辽阔,仅一境安平,恐难称盛世。若天下各州郡县及各属国皆如朗陵国这般,方算得上大治!”

何敞道:“正是!若各地均能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百姓自然不会再反。倘若真能如此,我等尚不虚此行。”

“哦!请国相把话说开,此行有何目的?”臧信问道。

何敞一愣,道:“莫非阙廷前几日的飞书中竟然未曾提及?”

臧信道:“飞书中内容颇多,不知国相指的哪一件事?”

“即为黄河、汴渠分流之事!”何敞道,“我等奉陛下之命,前来向郎陵侯通报此事,且分解疏浚汴渠之趣理,以便侯爷协助配合。”

“原来是此事。”臧信道,“兹事体大,尚需从长计议!”

“此乃陛下圣裁,阙廷定下之事,为何还要从长计议?”何敞急道,“时间不等人啊!河堤谒者王景已经调集数十万民力,在荥阳开工了,日夜不停,耗费巨大。假如侯爷不提前准备,届时耽误了工期,后果不堪设想啊!”

“此事,济王之意,是筑渠断不可行。”臧信斩荆截铁道,声音铿锵有力!

何敞一惊,道:“济王何以竟出此言?”

“国相回到济南,当面询问济王后,便知道本侯所说真假了。”

“那济王可曾说明原因?”何敞道。

“原因有三:其一,我朗陵国可以自给自足,不须再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去疏浚汴渠,而且若把黄河之水引向南方的淮水,分流后水量不稳,本国收成反而会遭受影响;其二,我朗陵国经过多年辛苦努力,方得来今日安稳之局,如果大量异地劳力涌入,尤其其中还有一些囚徒,混乱不堪,如果滋生匪患,则一发不可收拾;其三,汴河、黄河交替泛滥,已有多年,先帝在时,尚不敢轻举妄动,而陛下登基不久,就相信王景一人之言,动此逆天之功,万一出现闪失,则举国危矣!故此,为国、为民、为了陛下,绝不可兴此劳民伤财之举!”

何敞正欲答言,王平已抢先道:“兵者,国之重器,不可轻动;水利,又何尝不是?在座诸位恐怕不知兴修水利之难,在下先祖王梁就有过切身之痛,他亦曾穿渠引水,试图将谷水疏至洛阳城,再向东泻入巩川,但结果却是,渠成了,水不流。此事若在朗陵国一旦重现,那大汉中兴之功可就毁在我等的手中了。”

井然道:“此乃陛下诏令,你等若不服从,不怕他降罪吗?”

臧信道:“明知不对,却还要服从,错上加错,那才是逆天之罪!”

何敞道:“陛下与济王,你究竟服从谁?”

最新小说: 师兄们都是疯批?没关系,我也是 无限生存:胜者为王! 重生嫡女娇,王爷不经撩 甄?传夏冬春:我要活到最后一集 和嫡姐换亲后我一手烂牌赢麻了 绑定合欢宗:横行修仙界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啊 刚成仙秦人皇,你跟我说这是洪荒 太幻妖师 剑道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