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吴哥窟(2 / 2)

所以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太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建造时间历时30年。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年——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

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

可惜的是没有永恒不灭的王朝,公元年,暹罗,也就是现在的泰国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

“他们为什么要废弃这座城市?”听梁恩简单的介绍完吴哥窟的历史之后,贞德皱起了眉头,“毕竟这座城市边上就是洞里萨湖,而城市的基础哪怕毁坏重建也不难。”

“但问题是,随着暹罗崛起,这座城市距离边界线实在太近了,周围又是一片平原无险可守。”梁恩看着面前隐匿在雨林中的城市说道。

“所以对于当时的真腊人来说,这座城市就是一个吸引敌人的靶子,因此放弃这座城市去更安全的南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说把首都放在一个距离边境线不远的地方可以说是天子守国门,听上去很提气,但实际上情况并不如此。

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首都放在距离敌人很近的地方时,光是大量的军队以及相对应的补给对任何一个农业时代的国家来说就足以对一个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了。

有人可能拿华夏明朝时朱棣更改首都说事,但实际上当时他把首都北迁为了作为北伐的出发点与物资补给中心。

所以这位皇帝迁都的时候,整个北方草原都属于明朝的土地,新首都算不上边境线,只不过后来皇帝不行,被人把边界线压缩到了长城一线后被动的变成了天子守国门。

不过东南亚国家和华夏不同的是,这些国家没有因为儒学导致的历史包袱,同样因为有热带地区的传统习惯,所以放弃首都并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问题。

在意识到首都彻底地暴露在正在崛起的泰国人兵锋下后,当时的高棉人才把首都迁移到了更安全南方。

至于迁移走了首都为什么选择直接废弃城市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东南亚热带丛林地区整体上可以说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土地多而人口少。

所以随着吴哥窟首都职能的丧失,大量人口也随之迁移到了新的首都,这种情况自然也无法维持原来城市的运营了。

这里最著名的例子是君士坦丁堡,在东罗马帝国最后的时刻,这座城市哪怕拥有这整个欧洲数一数二的城防体系,但因为守卫力量不足缘故没有守住城市。

不过想想也是,至少在冷兵器防御战中如果守军连城墙都站不满的话的确不需要考虑接下来的事情。

因此,哪怕当年吴哥窟在经历了战火之后整座城市的基础设施还大部分保持完好,真腊人也只能选择放弃整座城市,避免成为反复劫掠的目标。

最新小说: 官途:权力巅峰从纪委开始 婚后清冷美人被厌世大佬搂腰缠吻 无处逃!疯批病娇暗室锁链囚娇娇 我的徒弟们都太逆天了! 全班穿越,世子妃流放荒地封神了 巫师改造法则 负债百万后,炮灰在年代杀疯了 替嫁候府,黑莲花主母杀疯了 疯批世子总想娇养我 盛世开端:从傀儡皇帝到雄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