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末小粮官 > 第六十四章 天命在汉

第六十四章 天命在汉(1 / 2)

二百二十三名举人恭敬的向两位主考官行礼。

        王垕上前一步道:“诸君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迈入朝堂。但想要另外一只脚也迈进来还需要通过今日的考试。待会殿试将由司空大人和陛下亲自出题考教诸君,还请诸君拿出最好的表现,不要辜负十年寒窗苦读。”

        众举人再次行礼。

        国渊冲王垕点点头,两人一同转身带着两百二十三名举人走入朱雀门中。

        还是一路经过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已经修复完毕,众人在却非殿稍作停留,每位举人各自领取了一套文房四宝,这是他们参加殿试的一个小奖励,由大汉司空友情赞助。

        两百二十三名举人在感谢过司空的恩情后继续跟随王垕、国渊,穿过却非殿,又经过章台门,绕过刚翻修一半的崇德殿,右转来到殿试考场章德殿。

        举人们在宦官的引领下脱去鞋袜,怀抱着刚刚下发的文房四宝进入章德殿中,又按照会试的考试名次排列座位。

        孙山坐在最靠近门口的一张矮桌前,将文房四宝放下,桌上还有几十张珍贵的纸张,应该是殿试作答之用。

        待所有举人落座,从章德殿后面转出几人,正是汉帝刘协和大汉司空曹操。

        话说刘协最近几个月过的挺忙,不停的去祭拜大汉历代先祖,已经将雒阳周边的汉帝墓都拜了一个遍。正考虑要不要去长安再拜一拜前汉的十几代先皇。

        刘协本人也因为劳累显得有些清瘦,但可能是经常活动,精神反倒好了很多。

        前几日返回雒阳参加会试“开幕式”大半夜没睡都没有感到劳累,这在以前是几乎不可能的。

        如果不是依然没有实权,刘协甚至感觉此时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不少。他年少时就生活在雒阳,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当年董卓一把火烧毁雒阳,刘协暗中也是悄悄落泪。

        这次返回雒阳,看到雒阳凋敝的景象,更是让刘协心中充满了悲凉。

        但好在有王垕,他研制出的水泥极大的加快了这个时代建筑的建造速度。雒阳南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建起来,却没有征招多少民夫。

        现在雒阳南宫修了一半,北宫的修缮工程也在计划之中。刘协自己估算,也许再过两年,雒阳南北两宫就能恢复之前的壮观景象。

        见到汉帝和司空,两百多名考生立刻起立,但王垕设计的程序中他们并不需要向刘协和曹操下跪,而是只行揖礼即可。

        这是朝廷对这些举人的一种优待。

        当然,这和王垕不想下跪可能也有一点点小关系。

        刘协很兴奋,但他还是和曹操“谦让”了一番,这才抬手示意考生回到座位上。

        待所有人重新坐好,国渊作为主考官之一为众考生出了第一道考题:请以秋风为题做赋一首。

        举人们赶紧将题目记下。

        国渊又将题目重复两遍,这才作罢。

        大汉司空曹操站起身为考生们出了第二道题:攻河内方略。

        众人一片哗然,却又不敢出什么声音。

        最后轮到刘协,他穿戴着代表天子的冠冕,脑袋一摇晃,冕旒就随之晃动。

        “朕的题目诸君听好:请做文一篇,题目就叫天命在汉!”

        天命在汉?

        章德殿突然安静下来。

        王垕表面上同样震惊,但却偷偷的斜眼看向刘协,这小伙子还真敢嚷嚷。

        曹操同样内心有所震动,他低声将刘协的话重复了一遍,仿佛反问一般:“天命在汉吗?”

        突然,曹操大声疾呼:“诸君,天命在汉,我等当为陛下喝!”

        于是乎章德殿内几百人一齐高呼“天命在汉”,起初声音参差不齐,喊了几遍之后变成了整齐的呐喊,一声高过一声,搞得跟传销组织老窝似的。

        刘协满面红光,好像真的看到了大汉复兴的一刻。

        但当曹操抬起双手呐喊声瞬间消失的时候,刘协又恢复了清明。他算个什么皇帝,不过是一个困在宫城之中的囚徒。

        还好刘协很早就熟悉了这样的生活,从他十岁见到那个痴肥的魔王开始,他的生活就离不开他人的限制。

        在长安如此,在许都如此,现在回到了儿时熟悉的雒阳,依然如此。

        只是在刘协记忆深处,那个热闹、威严、肃穆的雒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破旧但更加富有朝气的新雒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刘协说不出这件事的好坏,反正他也管不了什么事。他只能面带微笑,看着那个强大的男人站在他的身侧,面对本属于他的人才款款而谈。

        刘协忍不住看向远方,坐在章德殿门口的那个干瘦进士似乎有些紧张,探头探脑,见到身后的禁军还吓了一哆嗦。他觉得有趣,忍不住笑了出来。

        “陛下可有事?”

        曹操恭敬的低头问道。

        刘协连忙摆手,“无事,无事,司空说的很有道理,诸君一定要多听司空的话啊。”

        二百多名举人又是齐呼“遵皇命”。

        这次刘协没有任何兴奋的感觉了。

        殿试开始,刘协以身体劳累为由将监考的重任交给他最“信任”的司空曹操,曹操也表示一定为大汉为皇帝选拔出最出众的人才。

        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配合刚刚刘协的那句天命在汉,真是一幅大汉即将复兴的好景象。

        徐庶便是这么认为的。

        天命在汉,不可逆也!

        他最先作答的正是刘协所出的第三题。

        徐庶用了各种历史典故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甚至还罗列了自刘邦建立大汉以来,各地所显露祥瑞的数量。

        总之就是一句话,只有大汉才是正统,其他都是渣渣。

        王垕在判卷时看到这篇文章不禁暗中吐血。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国家也是一样。当国家无法根据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自然就会衰落,甚至面临灭国的危机。

        这种危机在黄巾起义时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只是张角不顶事,大汉又真的太强大了,哪怕它到了皇朝末期,依然有能力平定糜烂大半个中原的叛乱,有能力威慑北面的游牧民族不敢南下。

        但如今真的是到了一个需要变革的时代,如再不变革,这个国家继续烂下去,终于有一天,周边的那些豺狼会看到机会,狠狠在这个国家的血肉上撕咬。

        可王垕也知道,徐庶的想法才是现在的主流。大汉,这个统治了这片土地四百年的国家太深入人心了。

最新小说: 不装了!天降真千金会亿点玄学 九如颂 重回九零 长姐凶悍:拐个娇夫去种田 震惊!东北霸总他勾引女明星啦 穿越后成大佬们的团宠怎么办? 美漫:穿越基里安,我是科技主宰 投喂病弱男配 云鬟酥腰 我有一座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