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肝出个万法道君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身我神,我庙我住

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身我神,我庙我住(1 / 2)

纵然天色蒙蒙亮,日头还未全部升起,青花与寸金两座大窑却已忙活好一阵。

烧瓷的,烧砖的,都是制成的坯子装进窑里,等到窑门一封,便不可中断。

须得日夜照看,添柴加火,若有半点疏忽之处,就要坏一座窑的成色。

“白小哥儿,你莫看‘瓷’比‘砖’贵,但咱们损耗太重,堪称一将功成万骨枯,真正的盈余净利,未必有老晁这种接官办营生的高。

他每年就开两回,够一大家子吃喝,我这儿四季都不停,累得够呛。”

得知白启上山,青花窑头陆十平赶忙动身迎接。

一是教头的徒弟不能怠慢,二是昨晚见识过这位小哥儿的杀伐手段,自家师傅都承情,他当然也得给予礼遇。

“陆窑头儿烧的元青花,据说一窑难出几件,是因为串烟的难题无法解决么?”

白启走在窑场,看到一口口大缸堆垒成山,他上辈子摸过不少古玩瓷器,对这方面倒是有些熟悉。

“白小哥儿果真博学,竟然还懂瓷器行的门内行话。”

陆十平大为惊讶,语气不由地真诚几分,匠人往往最烦与外行讲话,牛头不对马嘴,今天难得碰到个懂的:

“不瞒你说,平时一窑当中,装进去的匣钵,能出三成的正色,已是老天爷照顾,即便我跟着师傅学艺十几年,运气好,手法熟的时候,最多将其提升到四成半。”

白启略作沉吟,忽然说道:

“陆窑头,可有尝试换一种窑?依我看,串烟之症结,未必在于手艺,而是火力不好控制。

尤其青花窑前后相接,顺着地势起伏,像长龙横卧,中间火膛移位,难免使得窑室进气,釉面与胎体的颜色产生变化。”

你个练家子指点我烧瓷?

起初,陆十平本不在意,他从窑工做起,成为而今的窑头儿,乃是一年年打磨出来的精湛手艺。

这就好比武馆的亲传,被一个还没入门的杂役品头论足,换成自家师傅那种脾气,恐怕当场翻脸。

可听到后面,这位烧瓷半生的窑头儿神色逐渐认真,眼睛发亮。

几如色中饿鬼看到不着寸缕的出浴美人,一把将完全弄不懂的何敬丰挤开:

“白小哥儿,细说!”

白启斟酌片刻,烧瓷要依靠窑火,所以窑炉乃重中之重。

龙窑胜在结构简单,火力大,升温快,产量高,却无法保证成色精美。

这也是青瓷稀少,甚至被称为“秘色瓷”的原因。

火候稍有偏差,翠青釉面就会串烟,沾染杂色。

一座窑终年不熄,也难出双手之数,可见稀罕。

“陆窑头有空的话,不妨召集窑工或者乡民,尝试造一小窑,分出两室,前大后小,前宽后窄,前短后长,形似葫芦,这样火力集中,更适合烧元青花的釉色。”

白启比划两下,干脆捡起树枝画了一個大概的模样,其实他还有一种“蛋窑”形制,构造更加简单。

一座窑一根烟囱,快烧快冷,以松柴为料,火焰清净,最容易出上等成色的瓷器。

只不过美味要慢慢品尝,一次讲完,让陆十平囫囵吞枣,便没意思了。

“嘶,好像确实可行,我改明儿就建一座,依着白小哥儿的建议,瞧瞧效果!”

陆十平乃老窑头了,眼光毒辣,越琢磨越觉得妙。

他往常受限思维,只考虑过瓷石、高岭土这等原料,从未想过从改造火窑入手。

他娘的,你不是打渔人吗?!

烧瓷也懂?!

旁边毫无存在感的何敬丰眉头紧皱,瞅着白启跟陆十平相谈甚欢,莫名浮现出“我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古怪念头。

可如果表现出啥也不懂的懵懂样子,岂非显得我很不学无术?

于是,何家七少爷强行凑在边上,边听边点头,时不时还说几句“原来如此”之类的捧哏话。

“烧窑成本高,一座窑四天不熄,耗柴无数,且还不是枯朽干头,用的都是半干半湿的松柴……如果能够打通柴市,再结合鱼栏的水路,辟出一条商道,未必需要看义海郡高门的脸色。”

白启像是考察项目,沿途把青花窑、寸金窑逛了个遍,心里思忖着。

在他眼里,黑河县的三大家要是愿意联手,足以做成第十四行,完全可以不受何家、祝家之流的掣肘。

“白哥,咱们走走停停,足足一个时辰了,还没见着黎师傅的面儿呢。”

何敬丰平时是出行坐轿,赶路骑马的主儿,跟着白启搁这山里火窑来回转悠,简直像活受罪。

“这样不显得咱们心诚么。照你说的,黎师傅好多年不曾出手了,更遑论炼制法器粗胚这种大活儿,他岂能轻易应下?”

白启随口敷衍何家七少爷,继续谋划黑河县产业重组。

磨磨蹭蹭,日上三竿,一行人终于来到大刑窑。

一排排黑瓦搭建的长棚下,是精赤上身哐当砸锤子的众多铁匠。

即便是入冬的寒冷气候,一座座火炉敞开烧着,热力惊人,滚滚扑面。

黎远大马金刀坐在后面的木屋门口,宛若一尊铸成的铜像。

“白哥,都怪你耽误时辰,让黎师傅平白苦等。”

何敬丰颇有些受宠若惊,他听大兄讲过,这位黎大匠性情暴躁,不易相处,即便是义海郡高门子弟,也难得到好脸色。

万万没想到,对方居然亲身相迎!

自个儿都做足被晾个七八日的打算了。

“在下何家长房排行第七……”

何敬丰毕恭毕敬上前一步,正欲跟黎师傅攀谈,却见身材雄伟的白发老者斜睨一眼,旋即目光越过自己,落向后面。

“白七郎,请进来一坐,喝杯热茶。三井,带何少爷到处转转。”

还转?

何敬丰猛地捏紧拳头,随后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我也正想见识一下龙窑开火,开开眼界,劳烦晁窑头儿带路。”

等到晁三井带走不情愿的何敬丰,黎远缓缓起身,邀请白启进屋。

这位大匠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

“尊师近来又去伏龙山打秋风了?”

“……”

白启颔首,心下腹诽:

“看来教头平时都把伏龙山当成打卡景点了。”

只不过,就宁海禅那个出手不留情的打法,伏龙山还能有千年以上的大妖王么?

这么多年,竟然也没被杀绝,真是稀奇。

他跟着黎远走进木屋,内里除了宽敞,其余陈设都很朴素。

黎师傅自顾自倒了一杯热茶,坐到白启对面,沉声道:

“我与尊师有过几面之缘,宁师傅为人磊落,行事果决,深得我之钦佩。而今一见他的徒弟,亦不逊色。

七郎伱杀祝守让,是为我火窑解决一桩大麻烦,这份情,黎某谨记在心。”

师傅的名头搁哪都好使!

白启嘴角噙着笑意:

“黎师傅说笑了,祝五郎是被赤眉贼所害,跟咱们可没半点关系。”

黎远深深地望了眉目冷峻的少年郎一眼,颔首道:

“你这一点,像宁师傅。”

白启不由地好奇,虽然是师徒,但他跟宁海禅相处时日不长,更多事迹都是耳闻,从刀伯、何敬丰等人的口中,获取只言片语的当年往昔。

感受到白启探询的目光,黎远面色古怪道:

“十七行还未惹到宁师傅之前,他独自出门游历,难免树敌众多,对外都是报‘秋长天’的名字。

义海郡私底下有一份此獠当诛榜,那时候,‘恶贯满盈秋长天’稳居首位。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在下秋长天,乃是宁师傅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宁师傅他武功大成之前,除了打擂,绝少报自个儿姓名。”

白启眼角抽动,默默地心疼那个叫秋长天的倒霉鬼。

按照宁海禅做事风格,能被他惹上,还灭不了门的仇家。

要么来历非凡,要么底蕴雄厚!

总而言之,都是天大的麻烦!

“通文馆的五部大擒拿,七郎你练得最好的,是哪一门?”

黎远又问道。

“龙行掌。”

白启报上层次最高、进度最快的武功。

他心想黎师傅跟教头还真有几分交情,谈话有种长者跟小辈的意思。

“居然不是白猿功,哈哈,也对,你有宁海禅这一尊大佛,不至于走到哪里都被追杀。”

黎远忽地一笑,有股子豪放气。

“师傅当年最厉害的,莫不是白猿功?”

白启心下诧异,白猿功乃飞檐走壁,凌空飞踏的提纵术。

通俗来说,便是赶路逃跑的轻身功法。

“宁师傅并非生来就无敌,再怎么厉害的绝世天资,亦要时间砥砺成材。

更何况,义海郡高门什么货色,七郎你也看到了。

长房的少爷,哪个身边不带着高手保护。

同样是一练圆满,让你放开手脚,祝守让撑不过十五招就该被你打死。

可若道左相逢,逃命的人肯定是你。”

黎远语气讥诮,显然很瞧不上所谓的高门大姓。

“这倒是。师傅能有这么大的名头,让何敬丰这种跋扈阔少听到就腿软,十三行的大老爷忌惮无比,那都是一条条人命血债堆起来的。”

白启仔细一想,也觉得正常,行走江湖先学轻身武功,打不过还能跑。

这很符合宁海禅记一笔仇,以后再找回场子的做事脾性。

“通文馆的五部大擒拿,练的是手脚,从筋骨皮肉再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最后团敛元气,养出本命火性。散时为气,敛时成形,道门将其称为‘龙雷之火’。

一旦五部皆通,手脚躯干浑然若一体,无处不可走劲运功。”

黎远似乎对通文馆的传承颇有了解,讲得详尽:

“宁师傅当年就极少用兵器,通文馆的三大真功,或是极致的淬体,或是极致的养命,各有侧重,但都透出舍己之外,再无他物的大气魄。

老夫生平最自傲的本事,便是铸兵,可惜到你这里却难以施展了。”

三大真功?

白启端起茶杯的动作一顿,流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最新小说: 兵王的黑道生涯 杀神系统 把末世系统上交 被退婚后,捡到一只纲吉猫猫 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 他才不是万兽嫌[穿越] 抄家流放不用慌,搬空库房囤货忙 李火旺穿越三体,谁言人族无异仙 家有内裤大盗 修罗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