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画院建设被叫停(1 / 2)

见皇上再次问自己,杨光华不得不回答了。但是他心里有杆秤。他在快速地作着分析:眼下,皇上虽然还没有亲政,但是按照太后的性格,和太后原来的承诺,估计很快徽宗就会亲政。徽宗喜欢画画并且已经是蜚声朝野的大画家,他喜欢就要有个场所有个条件。他是皇上,他想办的事,自己能反对吗?或者能提相反的意见吗?况且,只要喜欢画画这类事情,他必然就要分出一大部分精力,就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治理国家之中;帝王的业余爱好越多,用于治理国家的精力必然越少。等他全部精力放在这些业余爱好上,甚至一心只想着搞艺术图玩乐的时候,他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自然不言而喻。

至于章惇的观点,杨光华听得非常清楚,可是他现在已经非常明白,只要章惇在朝一,他杨光华就不会有好日子过;同时,只要让章惇在朝廷了算,那么徽宗这个皇帝就多少能有点作为,那么他们大宋朝也就会建设发展得不会太差。因此,现在就是要想办法给章惇下绊子,把他绊倒的越早越好。想到这里杨光华就回:“皇上,以臣的意见......”

“打住!”徽宗截断了杨光华的话头,“以后不要臣臣的,你已经是正四品的官员,是皇上的秘书。臣就是臣,不要称自己什么臣”。

杨光华忙纠正自己,:“皇上,臣的意思是,绘画,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的兴盛,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体现。一个发达的朝代,一个伟大的王朝,不仅仅是经济上发达,民众生活幸福,国饶精神生活也要丰富多彩。像大唐王朝,是诗歌最鼎盛的时代;除了诗歌,也涌现了一批书法绘画大家,这都是体现唐王朝辉煌鼎盛的特征;咱大宋建国以来,也涌现出了一些成就卓着的画家画作,像董源、李成、范宽的画。建一个画院,是可以培养绘画人才,丰富绘画艺术,推动国家文化建设的。建画院既可以花大价钱,也可以花钱办大事,重要的是算大账还是算账?如果单纯从节省几个钱儿来,看上去是为国家节约了资财,可是从培养人才发展文化事业来,这却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臣的看法是,画院应该建,可以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少投入,也不必建得太豪华,太辉煌,但是必须有这么一个场所,这么一个条件”。

杨光华一番话下来,简直要把章惇气崩了。章惇憋得脸发紫、两只眼瞪得像牛眼,呼哧呼哧喘粗气。他想骂人,可他是宰相,又当着皇上的面,他当然骂不出来;他想打人,当然更不校

徽宗听着杨光华话,越听心里越高兴,越听心里越舒坦,就像大夏喝了一杯冰镇水,从头爽到脚。他扬起手上的奏章哈哈大笑,“好!光华呐,你有见识,看得高远;你还有理论,分析得杠杠地好。就这样,画院的事定了,你马上代我回复礼部,同时给工部下一份诏书,让他们准备材料开建”。

徽宗的话刚完,章惇就跺了跺脚,重重地“唉”了一声,头都不回地离开了垂拱殿。徽宗望着他的背影,轻轻道:“你想了算,我还就不让你了算。哼!光华,你告诉礼部和工部,并且想办法给王诜一声,下午我不读书了,咱们去看一下,把画院的位置定下来。”

徽宗完全采纳了杨光华的意见,并且大加夸赞他,杨光华心里自然很舒畅。可是一听徽宗下午就要去选址,就提醒:“要不要向太后禀报一下?”

徽宗明白杨光华的意思。这样的事,应该得到太后恩准才好。毕竟自己还没亲政,若瞒着太后,被太后知道了,反而弄巧成拙。如果太后跟自己较起真来,把项目彻底扒死,就没有回旋余地了。这样想来,他又觉得杨光华虑事很是周到,不禁对杨光华的好感又多了一点。于是就“这是自然。光华你跟我一起去。”

太后听完了徽宗的明,缓缓地:“这事啊,一个多月前,我接到过一份奏章,那是王诜提的,我就给扣下了。是不是还得要往深处想一想呢?当然了,皇上你要是觉得现在这个情势下建画院合适的话,那就建。可是我觉得呢,是不是等先帝安安稳稳地走了,咱们再建呢?建画院嘛,毕竟是件喜庆事儿,可先帝的仙体还在那里摆着呢,是不是不大合适呀?”

徽宗被太后问得张口结舌不出话来。瞬间又想到:多亏听了杨光华的话,要不然,太后怪罪下来,该有多难堪?

杨光华看了看皇上已经微红的脸色,知道已经被太后问得无话可了,就接过话头“其实,太后,刚才皇上在路上就,并不是想现在就马上建。皇上的想法是,可以把这件事先定下来,待先帝安安稳稳地走了,再正式开工也不迟。眼下吧,看看风水、选选地址,先从外围准备着,倒也不会跟先帝大行犯冲。”

最新小说: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夫人,太子又来勾引你了! 灭渣男,嫁太子,重生归来登高台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天气凉了,让豪门全家破产吧! 要命!分手后我成了前任小叔的白月光 去世当天,渣夫在和白月光领证 全家成了阎王代理人 重生玄门小祖宗,大佬们都被虐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