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黄天之世 > 第八百二十六章:保守派的反击

第八百二十六章:保守派的反击(2 / 2)

袁氏原本四世三公,声望极高,但是因为袁绍自立为帝,因此声望遭受了不小的打击。

袁氏主支的重要人物也都被董卓所杀,因此如今的袁氏被袁术掌控着。

因为这几点原因,袁氏甚至也支持的变法的一方。

交州牧士燮不在乎什么变法不变法,清仗土地,尽管来交州清仗土地好了。

交州和其他的州郡可不同,交州整个州绣衣使者的坐探有没有两手之数都不好说,士燮选择随波逐流,不愿意做反抗变法的出头之鸟。

一般来说做出头之鸟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士燮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也和陶谦一样保持着沉默。

青州牧曹操也和陶谦还有士燮一样,没有发表自己的任何的意见。

面对着朝堂的纷争他一直保持着沉默,并且做到颇为决然,直接闭门谢客,所用的理由不是视察军营,就是巡视各郡。

反正青州世家豪强的说客是见不到他们的州牧。

于是一个诡异的事情就此出现,朝堂之上众多大臣反对。

但是掌握着实权的州牧们,有三人鼎立支持,三人保持着沉默,没有一人发表反对的意见。

为了变法,刘协又起用了很多从司隶逃来的大臣,变法对这些人的利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侵害,甚至还有利于他们,因此这些大臣就是支持变法的中坚力量。

刘协亲自下场推行变法,明发诏书,言称国家已经存亡之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朝争党论推行变法本来应该是大臣之争,但是皇帝亲自下场实在是有些无奈了。

历朝历代诸国变法,君主不自己下场就是因为需要考虑很多原因。

若是君主自己推行变法,在很多时候容易激化矛盾。

变法必定触及保守派的利益,若是让大臣推行变法,尚且还有缓冲的余地。

但是若是君主亲自下场,说不得就是针尖对麦芒,造成矛盾的扩大。

还有变法失败之后,不说身前身后名的问题,威信损失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够保全自身都不好说。

要面对着汹汹的怒火,最坏的情况甚至可能激起叛乱和政变,只怕是很难收场。

不过现在的情况就是刘协亲自下场推行变法,已经是完全不在乎身前身后名了,也不在乎失败了。

若不变法,按照现在的进程,明军挥师南下之日,便是覆灭之时。

变法成功,汉室尚有一线生机。

刘协没有不按照套路出牌,确实是打了一众世家豪强一个措手不及,也使得变法的进程加快了许多。

明庭的威胁、刘协亲自下场,朝中改革派势力的强大,

变法在不断的推进,汉庭内的保守派在节节败退之后,这一次在涉及根本利益的时候,终于是不再退让。

朝堂之上因为这件事已经吵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但是就是吵不出结果。

保守派不想让步,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让步,这个口子一打开,那么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这些所谓特殊时期执行的条例都将成为常例。

而变法派毕竟也都是世家出身,虽然因为某些原因,他们站在变法的这一方,但是这一次的变法似乎太过于激进了。

这一次的加税,实在是加的有些重了,按照田土的数量收取赋税,大幅提高了田赋。

若是这一次的变法成功推行,那么他们每年将要失去大量的利益,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

就算是明庭的威胁近在迟尺,随时可能会要南下,但是保守派们仍然是抗拒着变法。

明庭迟迟未有动兵,让汉庭之中出现了其他的声音。

有人认为明军短期之内起码在几年之内都没有南下的能力,所以选择了暂时划河而治。

明军除了在去年魏郡之战,也就是繁阳之战刚刚爆发的之时,对着荆州发起了进攻之后,便没有了任何后续的进攻。

在繁阳之战后,明军在黄河的北岸修筑防线,驻扎了下来,随后便将重心放到了河北,没有任何要南下的意图。

从初平六年的五月到如今章武元年的十月,这一年多时间,明军甚至南下袭扰都没有过一次。

而绣衣使者送来的信息公示显示,明军似乎正在和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开战,还设立了北疆三省。

明朝的南疆和西域都不太太平,南疆和西域都在进行着大战,就是年初的时候,明庭正式对处于东北的挹娄、沃沮两国宣战,并征调高句丽和夫余两国的军队协同作战。

幽州的报纸上连续数月都刊登着招募船员水手的消息,征募的好像都是远洋水手,他们的目的似乎是东面的倭国。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时,倭国使者来汉朝拜,光武帝赐使者金印紫授。

汉庭大部分的官员都知道在朝鲜的东面还有一座大岛,那就是倭国所在的地方,要去往倭国需要远渡重洋。

这一信息就很让人遐想,似乎明庭有意对倭国开战。

种种迹象表明,明庭的重心似乎并不在他们的身上,因此也让汉庭之中很多人的心中生出了一丝侥幸。

有人认为明庭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强大,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

有人认为明庭是知难而退,看到黄河防线还有各个关隘的加固,感觉棘手,正在积蓄力量。

还有人认为明廷虽然强大,但是因为四处扩张,疆域的扩大,致使其兵力不得不分散,使得其失去了后进之力,只能维持这一局面。

反正种种的声音都是想要推迟变法的进程,想要变法再温和一些。

天色微明,宫灯未灭,孙静束手而立,审视着站立着的百官。

他之所以应诏入京,第一是因为孙坚的原因,第二便是因为国家已经到了危机存亡之秋。

原来孙坚在时,国家并不太需要他。

但是现在国家不得不变法,他决定受诏来支持天子。

看着正在争论的百官,孙静心中默然无言,在他看来,那些心存侥幸之人,简直是蠢的无药可医。

国家,国家。

虽说先有家,而后有国。

然而国若不存,家又如何能存?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孙静无奈的摇了摇头,但是他却在人群之中看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那人就站在刘宠的身旁,此时两人似乎正在交谈着什么,但是相隔甚远,孙静根本无法得知交谈的内容。

最新小说: 穿越后成大佬们的团宠怎么办? 美漫:穿越基里安,我是科技主宰 投喂病弱男配 云鬟酥腰 我有一座道观 我在无限游戏封神当然不是靠美貌 冷战三年,分手后疯批大佬哭红眼 完美:悟性逆天,在仙古创无敌法 侯门主母驯夫日常 三国召唤之巅峰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