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拜师(1 / 1)

第二天,顾秋蝉和王子元坐着雇来的马车,花了小半天,来到崂山脚下。崂山方圆几百里,二人也不知仙人具体在何处,只能每日上山,漫无目的地寻找。起初两天,两人一起行动,但每天在山中跋涉,累得一身臭汗,却一无所获。为了效率,顾秋蝉提议两人分头行动,速度能快一倍,先找到的人做好记号,第二天再一起行动。而在二人分别行动的第一天,王子元就沿着小路找到了一座庙宇。晚上听到对方的经历,顾秋蝉感觉这也有点太巧了。第二天,两人沿着昨天王子元的足迹再一次上山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那条小路的位置,头两天两人多次经过,但都没有注意,偏偏刚一分开行动,就被王子元发现了?顾秋蝉此时也有点回过味来了,在这个崂山世界里,恐怕只有王生,也就是王子元这个故事原本的主角,才能触发这一段情节。想起最开始两天,因为王子元身体素质远逊于自己,导致每天的搜寻范围始终只有那么一点,他还一度想过甩开王子元单干。此时他不由得庆幸,还好自己没这么干,要不然恐怕一辈子都找不到所谓的“崂山道士”,也完不成拜师的任务了。他也同时明白了多年前看《西游记》时的一个疑惑:当年猴王入方寸山拜师,曾向一樵夫问路,可当时猴王已入山,路就在脚下,何须多此一举向人问路?如今看来,这樵夫和王子元一样,都是一个引子。没有这个引子,你就是在山上转一百年,也别想找到真经。顾秋蝉跟随王子元的脚步,沿着小路,跨过几条小涧,一路向上,很快来到一处道观前。这里人迹罕至,鸟啼虫鸣,环境清幽,加之道观前的小院中摆放着一尊铜炉,其中青烟袅袅,更令人心神宁定,脱凡忘俗。王子元迫不及待地迈入院门,入道观大殿,就见一道士端坐蒲团上,满头白发披散,神情爽朗,潇洒不凡。听到有人进殿,道士睁开双眼望了过来。道士睁眼的瞬间,虚室生电。殿内似乎有道电光闪过,顾秋蝉只觉双眼被晃得一花。恍惚中,他似乎看到道士的眼球怪异地扭动了几下,瞳孔从眼睑上方猛地翻转到眼眶正中,像装了弹簧般来回晃动数次,才稳定下来。顾秋蝉被这诡异的一幕吓了一跳,但等他凝神细看时,却见老道士只是微笑看着二人,不见任何异样。怎么回事?!再看王子元,对方显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而是恭恭敬敬地朝着道士行礼。顾秋蝉收敛心神,按捺下心思,跟着王子元行礼,然后坐下,看对方与道士交谈。他一言不发,想起昨晚和王子元吃饭时,席间对方的手似乎也曾出现了模糊扭曲的状态,和刚才道士眼睛那样子,倒有几分相似。这两件事之间……有联系吗?这次的秘境到底是怎么回事?想了半天,没有任何头绪。他听着另外两人一番交谈下来,王子元对道士大为叹服,于是恳求道士收他为徒。道人笑道:“只怕你娇生惯养,吃不得苦。”王子元忙道:“弟子慕道久矣,只恨未逢明师,些许皮肉之苦,不在话下,但求道长收下弟子。”道人不置可否,反而看向了顾秋蝉,笑道:“这位居士……当能传我道统。”不清楚这道人为啥高看自己一眼,不过顾秋蝉明白,眼下还是先完成任务再说,他趁机俯身拜道:“俺ye、咳,恳请道长收弟子为徒。”险些冒出来一句“俺也一样”,还好他及时刹住了车。道人点头应下:“善。”随着道士点头答应,顾秋蝉视野中也出现了一条提示:【你完成了任务一:找到崂山道士并成功拜师,现在可自行选择是否离开本世界。】任务一已经完成,但后续任务并未出现。是没到时候吗?一旁的王子元急了,忙道:“这是为何,我与顾兄有甚不同?”道士笑笑:“这位小居士神光内敛,神魂一道上已入了门,合该是我道门中人。”王子元惊讶地看过来,显然没想

到顾秋蝉还有这本事:“顾兄,你何时……?”顾秋蝉也有些蒙圈,不过他简单一想,就明白过来,估计是他修行了那门「魔猿观想法」的缘故,这才让道士发现了自身的不同。从得到这门观想法开始,他能静心修习的次数并不多,不过其的确对神魂、精神有所助益。他向王子元简单解释:“这是家传的法门,我也不知还有这样的效果。”转头又向道士求情道:“我这位同窗自小便仰慕道术,还请道长给他个机会。”道人闭目沉思片刻,最终点头应下。王子元大喜,拜谢。二人去山下取回行李,待到傍晚时分,道人外出的弟子陆续回来,顾秋蝉、王子元两人和大家互相见礼,在道观中住下。之后一月,二人和其他弟子一起,每日做完早课,便出门去砍柴,再无其他。唯一让人在意的,就是早课的内容,似乎也是一门和「魔猿观想法」类似的修行法。不过,眼角处的提示也只是在顾秋蝉背下道经上的内容后,简单地提示了一句:【你获得了「早晚功课经」。】之后就再无更多解释,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既然能被金手指承认,想必也有几分作用。本着技多不压身的想法,他每天都认真念诵。王子元初时尚有些新鲜热情,兢兢业业,但他很快就受不了山上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不但砍柴时偷懒,每日早晚的功课也是敷衍了事,一个月了,还没记熟《功课经》的内容,背得磕磕绊绊。顾秋蝉并不意外对方的表现,从获得的记忆中看,此人生于大富之家,兄弟姐妹中又排行最末,颇受家中长辈宠爱,娇生惯养下,吃不得苦很正常。当年猴王远渡重洋,历尽磨难,花费十数年,才拜在须菩提祖师门下。入门后,也不过扫地、修树、砍柴、挑水,如此六七年,方才得到机会,于半夜三更走后门,在祖师床前,得传长生大道。道不可轻传,这砍柴恐怕就是道人设下的考验?以此观察弟子的心性如何。唯有能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的人,才会传授大道。而像王子元这样的人,既不能吃苦,又太过急切——急于学会道法去同窗面前炫耀,这就是“荣辱心”太甚,不是学道之人,就会被筛出去。人十有八九都生有贱骨,别人送到眼前的东西,往往都不会珍惜,唯有辛苦努力得来的,才觉得宝贵。倘若本事教得太轻易,那当徒弟的都觉得一切是理所当然,日后忤逆师父也没有半点心理压力。西游中孙悟空不正是如此?猴王拜唐三藏为师,去西天取经,初时尚还恭敬,但后来数次忤逆唐三藏,几经纠葛,师徒才能顺利西行。可他对须菩提祖师可有不敬?同样是师父,孙悟空的态度怎么差这么多?只要想想孙悟空两次拜师的区别,其中缘由便显而易见。顾秋蝉明白这层道理,加上也不是真的要学道法,更多是为了秘境任务,因此沉得住气,不紧不慢,静待变化。

最新小说: 兽人永不为奴! 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 全民转职:开局召唤诸天女神 痴情备胎?人设而已 太阳系:异化 末世:女人消耗的物资,万倍返还 疯批美人在游戏世界玩脱了 某国漫的超神学院 民国:卧底成了军统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