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1 / 2)

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已经达到了%,每十个高中生里就有一人达到了重度抑郁的程度。bJ大学有关中国家庭的调查也显示,每四个中国家庭里,约有一个家庭的儿童或青少年有患抑郁症的风险。还有很多孩子尚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也已经出现了部分症状,处于亚临床抑郁的状态,如果不积极干预,可能会导致抑郁症发作。

这本书的书名,可以说生动地表现出了家长的心理。很多家长不了解青少年抑郁症,也不相信孩子是抑郁了,以为孩子只是压力大,有点不开心而已。当孩子被诊断出抑郁症时,家长往往手足无措。一边是父母忧虑地抱怨孩子:“你怎么什么都不和我们说!”一边是孩子很委屈:“我怎么没和你说,你听了吗?”家长不了解孩子年纪轻轻怎么就患上了抑郁症,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这本书,就是一本给家长的指导手册。

这本书的作者叫杨意,她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曾就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下属医疗中心,现独立执业,曾受邀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bJ十一学校等学校做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演讲。在这本书里,作者回答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判断孩子是抑郁,还是只是有点不开心?如果孩子患上了抑郁症,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相处?如何真正地理解孩子?如何预防孩子患上抑郁症?书里给出的这些方法具备通用性。看书名,你可能以为它只是在讲抑郁症,但这本书其实也是在讲育儿思维,告诉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如何变换角度和立场去教育孩子,怎么养出更快乐的孩子。当然,如果你还没有为人父母,这本书也依然值得一听。在豆瓣上,有一位读者评价说:“看的时候在一点点代入自己和父母的角色。”为人子女,这本书也能让我们回忆自己过去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回忆自己当初和父母的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甚至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初曾有过的经历和情绪。

接下来,我会分三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我们先回答父母最关心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抑郁症,以及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在第二部分,我们来看父母应该如何帮助患抑郁症的孩子;在第三部分,我们再来说说如何预防抑郁症。

好,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进入这本书。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抑郁症。

我相信打开这篇听书的你应该对抑郁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过,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和成年人还不太一样,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在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特点。在儿童期,也就是6—12岁的小学阶段,抑郁症的表现是经常无故头疼、肚子疼或有其他身体不适,过度焦虑,多动,莫名其妙显示出敌意和攻击性言行,喜欢流泪,过度敏感等等。儿童抑郁症之所以会表现出以上症状,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孩子的年龄尚小,对情绪的识别和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他们不懂什么是抑郁症,也不会对父母直接说“我得抑郁症了”,而是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比如打架、欺负别人,或者告诉父母自己身体不舒服,而他们描述的这种不适往往是病状模糊、原因不详的。其次,小学是进入学校教育的最初阶段,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如果孩子不适应这种变化的话,就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状。

等到了青春期,也就是12—19岁的初高中阶段,抑郁症的表现又会发生变化,包括持续不开心、缺少活力,烦躁、易怒,成绩下滑,疏远朋友,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等。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抑郁症表现一般是非典型的,虽然抑郁,但有时会反弹,开心的时候看起来很正常,所以容易被他自己和父母忽略,耽误了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而且患上抑郁症的青少年在情绪上表现更多的不是悲伤,而是暴躁、易怒。这和我们一般的认知有些不一样。当父母看到孩子沮丧、悲伤时,比较容易警觉孩子是不是患了抑郁症。但如果孩子是暴躁、易怒,动不动发火,父母只会觉得孩子是性格不好、不懂事。但是临床经验和研究发现,易怒是青春期抑郁症的一个重要表现。

最新小说: 替嫁候府,黑莲花主母杀疯了 疯批世子总想娇养我 盛世开端:从傀儡皇帝到雄霸天下 八零真千金:三天后离婚?难啊! 我躺平后,垂死相公惊坐起 重生换亲:疯批少爷的温柔娇妻是戏精 最狂邪医 假太监:一心逃离后宫,却成了九千岁 穿书后成了狼孩 京城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