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文娱行者 > 第22章 品三国

第22章 品三国(1 / 2)

一挥而就,遒劲而飘逸,下面顿时起了一片掌声。

他又写了个小标题:第一讲大江东去

朱红是先知其事的,虽也诧异,毕竟比其他人要好点。

下面的人,包括老师,均在奇怪,不是讲历史的么?

下意识当中,大家便把三国与《三国演义》画上了等号,主要这部书在华国人群中的影响力,实在很大。

这样一来,大家的兴趣就消减了一半。

《三国演义》知道的人多了,高中生的选读里还有这本呢。而且老师课上也讲了点,严格说来,这是文学,可不是什么历史。

讲的人多了,也便没什么新意了。

大家议论纷纷,均在猜测张斯将要说的内容。

谢敏振有些皱眉,他本不大赞成张斯换朝代的,何况讲的还是三国?里面错综复杂,可不是明朝可以比拟的。他看中的是张斯讲课时的有趣与锐气,可这些东西是要有知识储备的,否则错漏缺憾,很容易变成单纯的恶搞。

若真是如此,那倒不如不讲的好。

冯轩轩却没想那么多,听学生讲课,本就是件小事,讲的好那自然是好,讲的不好也无所谓,毕竟是个高中生嘛。

她乘着大家未在意,还冲着张斯可爱地眨了眨眼睛,然后瞬间又变回一副冷淡面目。

张斯见了,不禁一乐,这个冯老师,真是个说不准的主。

不理大家的议论,自顾自地说道:“从今天开始,给大家讲三国,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赤壁之战开始吧。历史上有一首震铄古今的词,描写的便是这场战役,这首词大家也很熟悉,便是苏轼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真正的演讲便从这首词开始了,下面的声响自动的息了。

好的演讲者,演讲着好的内容,便无需去呵斥听众,让他们保持安静。因为听众会自动地去配合你,在哪里安静,在哪里笑闹,在哪里拍掌等等。

听着听着,大家便理解过来了。

原来说的不是《三国演义》,是真正的三国啊。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样一个英雄的形象,他24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呼为周郎……‘郎’是小伙子的意思,这个时候呼他们为郎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招美女喜欢的,帅哥也都是喜欢美女的。我们古人有两句话,自古美女爱英雄,自古嫦娥爱少年,所以美女最喜欢的那就是少年英雄。”

这是原作中笑点的开始,通俗有趣,肥而不腻。

同学们不负所望,果然笑了,甚而有人拍掌鼓噪。而这个带头的人,不是王鹏,不是孟远,也不是朱红,当然,更不可能是郑杰,却是陈娜。她嬉笑着给张斯鼓掌,毕竟年轻,喜爱热闹,听台上讲的有趣,禁不住要加入嬉闹。

冯涛也满是笑意,倒是谢敏振几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待讲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司马懿的大军跑来一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说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

这下笑的就更厉害了,关键张斯仍然是一本正经,似乎理所当然。这种将不同时空词语搭配的情况,还不是很常见,基本上听不到。故而听来极为新鲜,大家都能感觉到其中的新颖。

这次笑的不仅是陈娜了,另一侧的几位男老师也带着微笑。

这小子也太能搞了,古人的形象都被弄乱了,冯轩轩想道。

张斯先介绍一番著名的“空城计”,接着说道:“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

然后开始解释:

“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同学们一想,对啊,好像挺简单的嘛。

“第二,司马懿亲自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色自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射下来行不行?”这个似乎也挺有道理。

“第三,根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

有理由据,简单扼要。

怀疑这一事件的人很多,举证反驳的也很多。可是,能如此简单明了地说清楚的,就恨少了。不需要太多的考证,不需要太多的例举,只是简单地逻辑推理,事情就很容易地说清了。

谢敏振不禁为之点头,渐渐地放下心了。别人听他说的简单,以为很容易,似乎谁都能来做。可是谢敏振知道,越是这样,需要的能力越强,难就难在举重若轻,深入浅出。

一些难得题目,许多学者能钻进去,却出不来。到最后,只有自己理解自己的想法,或是同一层次的人才能理解。若是让他用通俗的语言,或大家常用的语言说出来,却怎么也做不到,正是所谓的“茶壶倒饺子,有货倒不出”。

张斯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

只是大家却没给什么掌声,因为一般同学,根本听不出其中的好处。再者,学生鼓掌,多在有趣的笑话调侃上了,正正经经的推理,他们可没兴趣。

张斯继续往下讲,各种知识开始出现,各种解释、各种介绍也开往外涌。

文化名人,古代制度,地方风俗,随手拈来,侃侃而谈。

同学们的掌声也越来越密集,其实张斯不喜爱这样的。因为在教室讲课,没有话筒之类,全凭口说,声音有限。大家每一鼓噪,他的声音便会被淹没,只得停下来,待大家安静了才能继续。

所以他讲话,总是断断续续的,不能连贯。

开始时,冯涛还站起来示意一下,让大家安静。

后来就直接放弃了,因为不顶用,没人理他了。

边上的班级,被这密集的掌声与呼喊给吸引了。

大家都在好奇,(3)班怎么回事?集体发疯啦?搞什么呢,这么兴奋。

胆子大的,从后门溜出了班级,顺着墙根,悄悄地走到(3)班。找了个窗口,趴在那儿看。窗内的同学正听的起劲,忽闻“咚咚”的声响,转头一看,正有人敲窗呢。

打开窗子,外面的人问,这是怎么个状况?

窗内的人,一边指着台上,一边兴奋地给窗外的人介绍了一下。

窗外的人听完,走开了。

过了会儿,却有更多的人出现了。

原来,离去的人回到班级,将方才所闻所见,大力宣传了一遍,同学们的好奇心都被勾起来了。

学生讲课?

还三国?

满堂喝彩?

还有老师带头起哄鼓掌?

最新小说: 完蛋!我养的小白脸是京圈太子爷 高手下山:徒弟太强悍,美女师父吃不消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不败神婿 逆袭风云录 逐澳游戏 终极火力 独家偏爱 伺位而上 宠妾灭妻?我死了你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