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翰林院

劝农书...

在场官员下意识的看向孔照,而孔照的脸早就绿了,手指就算藏在袖袋里面依旧能让人发现在哆哆嗦嗦!

如果说他不知道这篇范进中举是用来讽刺谁的,他就白活了!

等等!

旁边那个人叫周进...

这本书的主角叫范进...

“大同朝皇帝下旨,令范进等翰林院同僚编纂劝农书。”

“若说他们有何用处,也就是在寻章摘句上了。”

“只是...”

“有些人打着抄录的名义将孤本占为己有,有些人高价收购劣质东西,中饱私囊...”

“有些人以置办劝农书的名义从兵部领到火牌,私带货物出京,一路上住着驿站,实在是颇为潇洒。”

每说一件事,翰林院中便有一人脸色煞白,显然说中了他们的心里事。

朱元璋坐在地上冷眼旁观,他们衣着光鲜,这位老农满身淤泥,可...

要说谁站在干岸上,还真不一定呢!

哼!

“忙碌”了三个月,那劝农书终于写成,辞藻华丽,语句优美,实在难得一见。

可...

也就仅限于此!

开篇便引用神农之话,古之文字和现在已有较大改变,读起来实在拮据绕牙,就连有些学识不足的县令都读不明白,更何况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呢!

所谓劝农,,弄得鸡飞狗跳,最后对皇帝来说却图为一纸空文!

但~

范进等翰林院同僚却在青楼举杯相助,为何?

自古文人相通,此事必然会计入史书,到时候后辈文人便可了解他们的文采斐然!

因此成为一代文宗,名留千古有何不可?

至于是否起到了劝农的作用...

干他何事!!

“有道是:”

“读书人,最不济;滥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作了欺人技。”

“摇头摆尾,道是圣门高弟。”

“可谁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案上放着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的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

“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交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青楼饮酒,名垂青史,一边劝农,一边兼并。”

“圣人之同理,早已抛却脑后!”

“实在可笑,实在虚伪!”

宋濂不知看到了什么惊奇事情,突然停顿一下,朱元璋诧异问道:“完了?”

“不必,后面还有一首诗,以及...”

“念!”

“是!”

“仅以此文,献给所有书生。”

“圣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又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高谈阔论!”

“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莫要成为文中之范进~”

“有道是:”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聊斋,敬上!”

宋濂将书本合上:“皇上,念完了!”

最新小说: 吞天成圣:开局掠夺仙子修为 修道小少年 副作用词条修仙:我只会持强凌弱 仙行健 妖魔乱世,我重生成了一座神山 泼刀行 剑道天骄,从镇压诸天开始 我,蜀山剑圣,剑冢签到百年 帝御万界 完蛋,我被妖女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