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从隋唐开始,历朝历代都保留的科举制度,虽然说是给天下的读书人打开了一扇通往朝堂的大门。

但是这个制度也不是那么的完善。

从洪武三年的初次科举至今,大明一朝已经经历过三次的恩科大试了。

但朱元璋对每一届的恩科大试录取的人才都不是太满意。

并不是说没有挖掘出来人才,而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多数朱元璋都不满意。

因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只知道之乎者也的书生,思想顽固、脑袋迂腐。

让他们做做学问还好,让他们道地方去当官从政,那基本都是一言难尽。

为此,在朝廷选拔人才干吏这件事上,除了科举一途,朱元璋还让朝中官员举荐贤能。

科举加举荐,双管齐下,为朝廷搜罗更多的人才。

但是不管是科举还是举荐,最终朱元璋都不怎么满意。

科举选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书呆子,执政能力低下,根本担当不起大任。

而举荐一途,又多有拉帮结派、荐亲推友,这些也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面对每次的恩科大试,朱元璋都是十分的上心,他也想为大明选拔出几个治世能臣。

好让朱家的江山坐的跟家稳固,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个道理朱元璋心中很是明白。

今天苏鸿熙的这些话,可谓是说道朱元璋的心里去了。

让这些完全没有任何执政经验的书生们去从政一方,搞不好真就是误国误民了。

朱元璋静静地看着苏鸿熙,面上枯井无波,他现在对苏鸿熙又有了其他的看法了。

凭他方才的一些言论,也不难看出,这小子肚子里确实有几分干货。

如果不是这小子实在是太过狂妄败了一些好感,不然还真能得到朱元璋的一些赏识。

此时的太子朱标也在一边细细咀嚼苏鸿熙方才的话语,若有所思。

“倘若科举取仕,取得就是你们这些一天到晚嚷着仁义道德、江山社稷,却不从来没有治理过民生的人,于国家、于百姓难道不是祸事?”

苏鸿熙的这句话,一直在他的耳边回荡着。

越是品位,愈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朱标看向苏鸿熙的眼神,有了一些变化。

他觉得苏鸿熙与普通的儒生不同,这人应该是有真才实学的实干之士。

这一刻,朱标心中升起了保下苏鸿熙的念头。

毕竟,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一名贤能的大臣能起到的作用那是不可估量的。

想到这里,朱标看向了朱元璋,向前走了一步,正准备帮苏鸿熙求下情。

朱元璋见朱标的样子,瞬间就明白了朱标心中的想法,摆了摆手,示意朱标打住。

朱标看了看朱元璋,欲言又止,但也只能静静的候在一边,朝着苏鸿熙的方向看去。

此时,那些学子考生们已经被苏鸿熙问的哑口无言了,还在沉默当中。

而苏鸿熙则是昂首挺胸,站立在人群当中,气定神闲,一脸的孤傲。

这场面,好像获罪被处死的不是苏鸿熙而是这些学子一样。

此时此刻,不少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场中的傅高义,期望他能向方才一样,再一次发声,为他们这些学子找回场子。

傅高义看着苏鸿熙一时语塞,但在周围目光的注视之下,他也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说点什么了。

不然好不容易在朱元璋面前建立起来的好印象,恐怕会消失无踪,而且还会让朱元璋不喜。

片刻之后,傅高义看着苏鸿熙,出声道:“科举取仕,自隋唐以来,历朝历代守之行之。”

“唐有王维、张九龄等,宋有韩愈、文天祥等。”

最新小说: 拜师通天:开局仿制开天斧 大道之开山拔月 吞天成圣:开局掠夺仙子修为 修道小少年 副作用词条修仙:我只会持强凌弱 仙行健 妖魔乱世,我重生成了一座神山 泼刀行 剑道天骄,从镇压诸天开始 我,蜀山剑圣,剑冢签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