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法理不外乎人情。

在封建社会,在法治之外,更多的是人情。

天家更是如此。

两个外戚打架,一方吃亏了,另一方肯定要付出赔偿,但无论如何,总有一方会在这次事件中吃亏。

弘治天子也要一碗水端平,处理了周家兄弟,太皇太后那边不好交代。

童年在万贵妃的毒害下,弘治皇帝在年幼时差点死在万贵妃手里,若不是当时的周皇后将弘治皇帝借到仁寿宫,朱佑樘能否登基都两说。

这是一份天大的恩。

张皇后呢?弘治皇帝的发妻,一辈子的挚爱,陪伴了他风风雨雨的十五年。

要是不处理周家兄弟,张皇后这边也不好交代。

怎么处理都得罪人,除非不处理。

可即便是天子,他也会忽略这件事的本身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不是张家兄弟,也不是周家兄弟,而是那些被皇亲国戚侵占农田的百姓。

没办法,社会就是如此的不公,皇亲国戚拥有特权。

苏灿缓缓踱步在乡野之间。

至于朱厚照,借口自己有事离开了。

苏灿知晓他要去做什么,也没阻止。

三三两两的读书人围聚在河流边席地而坐,谈天论地舞文弄墨,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苏灿夸着篮子经过的时候,会故意离得远远的。

其中一名读书人的一句‘一羊引双羔’引得哄堂大笑。

原来在不远处,有一名下地耕种的农耕汉子,身后背着两名小童正欲农耕。

“子臣此联,当是巧妙,栩栩如生,不知谁能作对?”

读书人中,其中一名年迈的老儒生笑着开口,应当是这群读书人群体的领头人。

大明的读书人总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朝上数三代谁不是农民’这话,在大明不适用。

人家可能数五代六代,祖上都是当官的。

他们有着先天的优越感。

可他们却忘了大明的开国皇帝都是泥腿子起家的,但他们依旧会肆无忌惮的嘲讽着辛勤耕作的农夫。

苏灿停顿了一下脚步,对这群读书人恭敬的抱拳行礼,轻轻的道:“我可以试着对一下。”

眼见一名披着黑色披风手挎篮子的俊俏小郎君要来参与他们的集会。

读书人们兴致勃勃。

那名老儒生见苏灿很有礼貌,便捋须笑着道:“小郎君请。”

苏灿嗯了一声,道:“群猪共一槽。”

众人下意识的愣了一下,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只是很快,那老儒生面色勃然大变,怒喝道:“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句)?”

作为后山书院的掌门人,书院的山长,陈现儒教出来过两名两榜进士,后山书院也因此名声大噪,前来求学的非富即贵。

陈现儒今日便带着书院的学生出外踏青谈天论地。

他怎么也没想到,看似孱弱有礼的苏灿,竟会如此出言不逊,将他们比喻成猪。

但他没反思为什么要将农家汉子还孩子比喻成羔羊。

那一阵阵的嘲笑声,讽刺的脸色,无不在冲击着趴在老汉身上两名孩子的自尊心。

他们或许不知道读书人在说什么,但孩子能从他们的笑声嘲讽声中看到了鄙视和不屑,这会给孩子留下自卑之心,一发不可收拾。

很多农村家的孩子出来,都会比较自卑,其中不乏有这些原因。

最新小说: 西游,人定胜天,伐山破庙开始 凡人:我有一个随身世界 归鸾 山海提灯 这里就我一个普通人吗?! 李靖的中年危机 我穿成了精灵国的幼崽[西幻] 道与天齐 他是污染珍宝的泥[快穿] 长生:从观照妖魔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