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北明不南渡 > 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

第三百一十五章 矛盾在激化(1 / 2)

以京城为中心,科举改制所带来的影响还在发酵。

下面的士子们议论纷纷,暴躁的人,已经开骂了。

在茶馆等公共场合,或许还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在会馆等私人场所,士子们还是聚集在一起。

品论朝政,这种读书人的优良品德,是想抹杀都抹杀不干净的。

此时的士子,基本分成了两派。

一派士子当然对于朝廷突然改制很不爽,这些人大多是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名落孙山,心态爆炸,心里头对着朝廷,对着社会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念头。

另一派的士子,则是在听说科举改制后,除了温习原本的攻克外,开始尝试涉猎明算,明法之类的内容。他们大多是老实人,性格比较抖m,与其抱怨着抱怨哪,还不如好好看书,或许这一次的改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新的机遇。

这样的人大多很年轻,在院试,乡试的考试中,通过的比较顺畅,对于来年的会试有着十足的信心。

暴躁的人,显然比老实的人多一些。

不过再多,也没用,他们还算清醒,并没有聚集成有规模的反抗力量。

甚至连最起码得舆论压力,都还无法给于朝廷施加。

京城之中,还算平静,大体是因为生活在京城中的人,基本已经被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撸怕了。

敢于铤而走险,和朝廷对着干的人,都在乱坟岗躺着来。

从王德化汇报来的京城状况。朱慈还算放心,京城作为天下的表率,只要京城稳定,想要稳定天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科举制度的大概,朱慈所建立的考学部的落实,一系列对应的配套政策也逐步完善。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教育制度的完善。

原本大明的对于教育的投入还是很有力度的。

地方上,由于政府的扶持,建立大大小小无数处社学。

社学在数量上,还是学校的配套设施上,甚至比地方的县衙还要气派。

这当然归功于朱元璋的功劳。

而在中央上,有着国子监的存在的,类似于大学,不过和现代的大学显然不同,国子监更倾向于中央党校,培养的是为官的人才。

这还远远无法让朱慈感到满足。

国子监和社学的教授内容自然要随着科举改制而有所改变。

但是,现在还不急于如此。

已经放出去的风声是,来年的春闱是最后一次考取经义,在春闱结束之后,教授的内容再去更改还不迟。

另一方面。

军校也必须要建立起来。

皇卫营上到勋贵,下到士兵,文化素养不说没有,最起码还达不到正常的水平。

由于他们基本来源于军户,识字率甚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认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便是军官应当拥有军官的素质。

而不是看到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窝蜂冲过去开撸。

有素质的军队,和无素质的军队是两种战斗力的表现,就像德军,那一个个完全就是为打仗而生。

军校必须有,隶属于军方,优先选择品行优良的京营户籍军户入校,学成之后直接成为下层军官,此寻常士兵的起点高上许多。

忙碌的事情有些多。

最重要的是对于教材的修缮完备工作需要亲自把控。

另一件事情,则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来料理的家事。

在宫里的这些日子,只要从皇极殿返回乾清宫,昭仁经常会蹲守着等他,粘着他。

朱慈并非觉得烦,只是突然意识到了一点,昭仁年级也不小了,也应当开始蒙学。

最新小说: 夫人撩而不自知,首富每天求抱抱 滇海传奇 都重生了,还非逼我全都要是吧 人生实甜 艳妻 暴富很难?我的超市通古今! 念能力是二次元武器系统 荒岛综艺我称王,满地王八谁的强 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农家女逆袭首富,满城权贵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