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 第228章 赶鸭子上架提前决战

第228章 赶鸭子上架提前决战(1 / 2)

第章 赶鸭子上架提前决战

第章

五月的崇明,有风的时候还好,没风的时候,非常闷热。

程世杰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在公主府的西南角,让人开了一个池塘,与外面的小河联通起来,形成了独立的游泳池。

不过这个游泳池有点大,大约二三百亩的样子。

程世杰并不是不知道朱微媞对他有了怀疑,也有了深深的的怨念。

当然,他的原则是不解释,不回避,不负责。

在游泳池游了半天,回到岸边的露台上,程世杰拿着毛巾擦擦身上的水,他看着朱微媞坐在旁边,有些愁眉不展。

程世杰笑道:“公主,你怎么了,愁眉不展的,有心事?”

朱微媞摇摇头道:“不是……”

“是不是崇明待腻了?要不就先回去?”

朱微媞道:“夫君,你说我是擅妒的女人嘛?”

“不是啊!”

“那你还……藏着掖着?”

朱微媞道:“我一次就说帮伱把杨芸娘、顾紫衣纳进门,可是你……怎么……”

程世杰叹了口气,该来的总算来了:“公主可知咱们这座公主府附近有什么人家?”

“这……”

朱微媞微微一愣:“附近没有人!”

朱微媞的公主府,其实就是原来的旧崇明县城,万历三十九年这座县城荒废以后,就把县城搬到西北十五公里的地方。

整个县城大都被洪水冲毁了,也只有沈氏的这座别院因为建筑质量好,得知大部分保存,现在周围并没有人家。

朱微媞想起院子里的马厩,五十多匹马也没有动过,如果程世杰骑马出去,肯定可以听到动静。

“最近我需要忙的事情很多!”

程世杰倒是没有说谎,现在其实一直非常忙碌。

普京曾说过:“俄罗斯的土地虽然十分宽广,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这句话对于宁海军其实也非常适用,大明其他人或许对于土地没有那么多的渴望,可问题是底层的大明百姓对于土地却非常渴望。

辽东方面,辽东总督府对于建奴的默认区域就是以太子河为界,太子河以北,区域为建奴控制,而太子河以南地区为辽东控制。

可事实上,随着辽东移民涌向辽阳、辽中地区,在崇祯七年的春耕时,不少百姓悄悄趁着羊皮筏子或者小木船,跑到太子河以北地区,他们烧掉杂草,开始开垦土地,种上麦子和土豆、玉米以及红薯之类的庄稼。

这个举动其实是在试探,一则是试探辽东管委会,二则是试探建奴的反应。

可是,辽东管委会对此没有明确表示,而是直接给这些开垦荒地的移民百姓办理了土契,这一下,移民百姓越来越大胆了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在太子河以北的地区,新成立了十六个镇子,开垦土地约二百六十余万亩。

这些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田地,自发组织巡逻,自发的在种下庄稼以后,开始用泥土,移植灌木丛,树起一道简易的防线。

辽东百姓如此自觉,宁海军也将巡逻范围进一步北移,现在的建奴无力应对宁海军的压迫,只能进一步收缩。

于是,在崇祯七年五月份,宁海军实际控制了浑河以南的区域。

浑河,也就是小辽河,距离沈阳城只有二十五公里,也就意味着宁海军随时可以对沈阳发起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建奴依旧选择了忍让。

更为关键的是双城卫,原本的双城卫属于辽东的一块飞地,可事实上,随着建奴的收缩,双城卫也一直向外扩张,先是与图们江、鸭绿江联成一片,后来辽东向东扩张,占领安东,此时双城卫的飞地,也联成了一片。

辽东的这种扩张,采取润物细无声方式,手段明显更隐蔽,更彻底,更让人无话可说,关键还没有后患,代价又很低。

程世杰没有过多关注辽东方面,主要是辽东那边宁海军占领着绝对的实力,建奴想打,宁海军可以随时奉陪。

最关键的是,程世杰需要向大员方向移民。

当然,由于消息的不方便,程世杰此时依旧不知道,他的养子程石与李志祥已经拿下了吕宋,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拿下来,他们事实上只占据了马尼拉城以及巴石河两岸的区域,实际控制也只有整个吕宋的百分之五左右,大约五六千平方公里。

“辽东是我们的基本盘,我们在辽东扩张的同时,不影响我们在南洋的战略布局,我们要加大对吕宋、大员的力量投送,要向大员、吕宋渗透!”

程世杰其实不知道,他的战略规划,已经远远落后了。

可问题是,郑芝龙在封锁着杭州湾,程世杰现在还真没有办法向大员和吕宋投送人员和物资。

不过,作为原本中转的基地,崇明岛却因为移民的到来,空前繁荣。现在崇明岛已经聚集了三四万名流民,沈伯筠负责安置这些流民,每天也都忙得焦头烂额。

不过好歹也有些头绪,也多亏辽东之前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这些流民,先是修建了环岛大道,崇明城的车马便道、南北长街、后街基本筑成,后期维护、排水沟的开挖、道木的种植以及沿街店铺、宅院、堆栈、草市等建筑都相继建起,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劳工。

为了容纳劳力,宁海军这边打算立即对护岛河堤、东码头以及东南码头进行扩建。之前为安置募工流民家属的纺纱、织布工场也筹备将成。

虽说崇明岛的地盘有限,能容纳的人数有限,但是事情有了头绪,依葫芦画瓢就要容易多了。继续扩建纺纱、织布工场以及建造其他的工场、作坊,本身也能容纳大量的劳力。

这些流民在崇明岛其实都是暂时的,如果郑芝龙的舰队离开杭州湾,这些流民会运到大员,在大员开展移民屯边工作。

这些流民的安置工作也非常繁琐,将流民中有所专长、有手艺的人梳理出来,人力要合理使用。

一般说来安置流民需要大量的耕地,江南繁荣数百年,经过充分的开发,自然无法容纳下更多的外来流民。

流民的涌来,除了诱发大量的治安问题之外,也使得地方上的劳动力严重剩余,使得工价大幅下挫,以致地方上的普通佃户、力夫都敌视外来流民。

辽东的安置流民办法就是以工代赈,以工代赈能有效的解决短期流民、难民滞留的问题,另外规模化的家庭手工业与作坊手工业甚至更大规模的手工业工场能比纯粹的耕地农作容纳更多的剩下劳力。

沈伯筠和沈氏族人就是按照辽东的这两个思路去安置流民、难民,经过最初的混乱,,诸多事就有头绪,崇明多了这么多人,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便是沈伯筠自己在起初也无法想象能这么顺利,虽说很辛苦,却也很兴奋。

由小及大,沈伯筠半辈子见到人物也多,经世致用之术堪比程世杰强的的却未见到过,他心里时常想,程世杰当真就满足在纷乱的时局中求存?

能者应知蛰伏之道,时局纷乱,但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救药的地方,所谓时势造英雄,时势不予,英雄难出。

不要看高迎祥、李自成还有郑芝龙等如此的风光,但是自古以来最早蹦跳的蚂蚱多半是给他人做嫁衣的命。

真到时势相予之时,沈伯筠相信程世杰也会应时而动的,正所谓窥知一斑而知全豹,从程世杰的行事风格,就可看出程世杰绝不是拘泥于什么“忠义仁孝”那虚伪一套的人。

沈伯筠打定主意,跟着程世杰走下去,哪怕这条路再艰难,也要走下去。

程世杰不怕郑芝龙进攻崇明岛、也不怕他进攻吴淞口,以及长兴岛,在这三个地方,宁海军都部署了炮台,坦率的说,只要这些炮台不被摧毁,就算郑氏将所有战舰全压上来也没用!

当然,兵力不足是程世杰最为头疼的问题,程世杰倒没有从移民中挑选青壮加入宁海军,主要是移民之中成份复杂,而且移民的体质太弱,根本无法适应宁海军的高强度训练。

移民大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气候,现在的大员还没有开发,与当初的辽东一样,因为水多,到处都是湿地,湿地容易滋生蚊虫,而蚊虫却是对外来移民最大的天敌。

不要小看小小的蚊虫,大员的蚊虫非常霸道,再强壮的汉子,被叮咬之后,就会发热,打摆子,还有很大机率会丧命。

程世杰在准备移民大员,可不像郑芝龙那么简单粗暴,把人扔过去就不管了,而是要准备大量的药材。

程世杰给沈伯筠请来的郎中下达的一个命令,让他们研制一些药方,专门治疗外伤、感冒发烧,事实上,程世杰可以从后世带来特效药,可问题是他的携带量非常有限,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在明朝这边储备好。

……

自从上一次攻打吴淞口失败之后,郑芝龙其实还想打,可是郑氏集团内部却有了不同的声音。与程世杰的宁海军集团不同,宁海军集团程世杰是唯一的董事长,他有着绝对的自主权。

然而郑氏集团却不是郑芝龙自己的,这支庞大的郑氏舰队,是以李旦、颜思齐等人的凑份子凑出来的。虽然李旦死了,可是他还有一个儿子叫李国济,颜思齐虽然没有儿子,却有颜氏家族。

要知道颜思齐在五岁习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习得了一身好功夫,古代可是穷文富武,颜氏家族的影响力其实不弱的。

以往的时候,郑氏集团的股东跟着郑芝龙打劫海盗和海商,共同发财,众人自然服他,可是眼见宁海军如此难啃,郑氏集团的众股东就不乐意了,损失这么大,就算真拼着巨大的损失,打赢了宁海军,他们也损失惨重。

更为关键的是,郑芝龙用兵向来喜欢先旁支,再主干,这与满清的行为方式有些类似,建奴打仗率先上战场的都是他们的汉军,或者蒙古仆从军以及索伦人和锡伯人,等对方被这些仆从军打得半死,建奴八旗精锐才一拥而上,占尽便宜。

这样做对于小股力量的敌人,自然没有问题,可是面对宁海军的时候,就不成了,几个小骨头损失惨重,差点把本钱丢光,他们自然不乐意。

郑芝龙非常愤怒,当然,他也有理由愤怒。这舰队确实并不是郑氏的私产,顶多算大家合伙经营,郑氏是董事长,施大暄、杨六、郑采等等算是大小股东,但是这么多年来这支舰队在郑氏的带领之下节节胜利,打下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局面,股东们的资产和实力普遍翻了好几番,算是对他们不薄吧?

他们肝脑涂地、以死相报,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为什么现在舰队只是遭到了小小的挫折,他们就嚷嚷着不干了,要撤,一点面子都不给他?

他想不通!

常胜将军突然被以前一直看不起眼的对手打得大败,本来就够恼火了,部下又嚷嚷着不干了,要撤,郑芝龙的心情恶劣到了极点。

最新小说: 震惊!东北霸总他勾引女明星啦 穿越后成大佬们的团宠怎么办? 美漫:穿越基里安,我是科技主宰 投喂病弱男配 云鬟酥腰 我有一座道观 我在无限游戏封神当然不是靠美貌 冷战三年,分手后疯批大佬哭红眼 完美:悟性逆天,在仙古创无敌法 侯门主母驯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