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 第一百三十二章 这就是个坑!(来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这就是个坑!(来了!)(1 / 2)

回到了家里,章衡开了一本书的大纲。

他准备写一本书,用于启迪大宋人的眼界,让大宋人意识到,海贸不仅仅是海贸,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权!

但是对于这本书该取个什么名字,他却是有些犯难了。

叫《海权论》?

章衡挠了挠头,这个名字好像不太引人注意,而且被人一看,好像是在讲海上的事情,当然也没有错,但许多大宋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海,如果是这个名字,他们不会有意愿去看的。

要不叫《海上丝绸之路》?

倒是个不过的选择,但还是不太能够引起大宋人的注意。

章衡忽而灵机一动,在纸上写上——大国崛起。

名字定了,便是确立了一个基调,这本书便是写一个大国该如何崛起的。

基调定了,接下来便好写了。

他主要目的是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给阐述清楚,那么有几个概念必须在这本书里面给剖析清楚了。

至少有这么几个概念:

一是一个国家的崛起有什么因素,这里面牵扯到地缘政治、国家体制、经济、人口、工业、农业等等,都得剖析清楚了,然后再引入下一步。

下一步便是剖析大宋朝的拥有哪些成为大国的条件,一一对应上,主要是将地缘劣势给阐述清楚,这一步主要是为了引入海洋对于大宋的重要性。

下一步便是重点剖析海洋对于大宋朝的重要性了,因为地缘上的劣势,大宋朝要挣脱这个窠臼,就必须发展海洋力量,这边引进了下一步了。

便是发展海洋力量能给大宋带来什么,带来财富,带来整体手工业的升级,给民众带来稳定的生活,奠定国家稳定的基础,章衡甚至在里面下了一个断言,一旦大宋真正重视海洋,那么眼前遇到的诸多问题,将不再会是问题。

而进一步的是,发展海洋力量的优势,一旦有朝一日要收复北方失地,可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不仅可以从海上进行打击,还可以从海上解决后勤的问题等等……

如此如此,一个简略的大纲便写好了,但章衡不确定这个大纲是否有犯忌的地方,或者说吸引力会不会不够,所以打算找人给看看。

其实最合适看的是赵祯,但赵祯毕竟是皇帝,又岂是他想见便见的,而且赵祯是章衡最想要影响的人,自然是希望出一个成品之后,才让他看到,最好是赵祯看了之后,便要哭着喊着求着他赶紧如何如何。

嘿嘿。

赵祯不行,范仲淹……那狗货,不给他看!

章衡心眼不太大。

曾公亮倒是合适,但曾公亮不在身边,章衡看来看去,还得找吴育。

座师也是老师,这种事情找老师最好不过,哦,最好到时候成书了,能够写写序什么的,有这等朝廷大官推荐,看得人就多了。

嗯……这样的话,最好是贾昌朝、曾公亮、吴育、欧阳修,范仲淹……呸,最好是不要,因为这些人到时候变法失败被贬谪,难免影响这本书,欧阳大炮的序也不要!

赵祯……最好是能有,有皇帝背书,那这书看得人就更多了。

于是章衡又频频跑吴育的府邸,偶尔还跑贾昌朝家里请教,吴育是老师,常打扰没关系,贾昌朝虽然只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但多走动走动,那关系自然也会好起来嘛。

就在章衡写书的期间,庆历新政终于开始了。

十月中旬,改革正式开始。

范仲淹等从中央官员中选拔张温之、王素分别担任河北、京东的都转运按察使,沉邈担任淮南转运按察使。

他们的职责与通常的转运使重在财政不同,主要是考察本路的各州府长官是否称职,并委以权限。

在本路内,可“自择知州,不任事者奏罢之,令权擢通判”。

有政绩者,不要轻易改换。

政绩优异者,则应升官重用。

然后,再由知州(府)考察县官,有不称职者由幕职官代理。担任代理州、县长官一、二年后政绩好的,即可正式任命为州、县长官,作为改善吏治的首要措施。

这是改革“十事”中的“择官长”。

同月末,进行第二项改革,颁布诏令改革对官员的考绩方法,改变自大中祥符年间开始的,“考最则有限年之制,入官则有循资之格”,改变了这种不管贤愚及政绩优劣,唯年资是论的办法。

高级官员到年限后,需以政绩奏请听旨;一般官员在任期内犯有“私罪”的,也一律奏请定夺是否升迁。

而政绩优异者,则视其优异状况而决定其升迁的高低。这项改革只限于文官。

这是改革“十事”的“明黜陟”。

范仲淹深知改革涉及许多官员的既得利益,实际赞成改革的人并不多,而且赵祯支持改革的决心到底有多大也不清楚。

他对另一个改革主将富弼深怀忧虑地说:“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

但这并未阻止他继续进行改革的决心。

十一月中旬又颁布诏令,削减了中高级官员的子弟荫补为初级官员的人数,还降低了长子等以外的亲属荫补官的级别。

荫补的初级文官要经过考试,武官则考武艺或兵书,然后才能出任相应的官职。

这是改革“十事”中的“抑侥幸”。

范仲淹的担忧是正确的,这三项政策一宣布,顿时舆论哗然。

而开始施行之后,更是抱怨声音不断,颇有些群情汹汹的态势。

章衡专心写书,每日去佥判厅里办事,办完之后便是开始写书,外面的纷纷扰扰本不想多管,但人在官场之内,又岂能独善其身。

十一月中旬,章衡又升官了。

章衡职官升一级,从秘书丞升为左正言,然后被除去签书判官一级转运判官职位,加流内铨事。

本来说升官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尤其是是这升得嘎嘎快的时候更加值得高兴,但这差遣章衡不太满意。

因为这是个特么的得罪人的活啊!

流内铨是个什么部门,这个机构掌文官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的铨选注拟和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

看明白了没有,意思是,章衡被拖进这庆历新政里去了,还特么是干得罪人的活!

章衡怀疑是范仲淹这狗货使得坏,跑去问了一下吴育,果然,这差遣虽然不是范仲淹给推荐的,但却是欧阳修给推荐的,欧阳修是范仲淹的人,所以,这还得归罪于范仲淹。

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来都来了,还能不去上任不成?

而且,这大约也是酬功的意思吧,虽说开海禁不是范仲淹的本意,但章衡算是当了范仲淹动江南系的排头兵,事情成了,当然也是要酬功的。

功劳是我的,干嘛不要!

于是章衡便屁颠屁颠的跑去上任去了。

可是当章衡来到了流内铨,兴奋之情消却。

因为流内铨掌管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的铨选注拟和对换差遣、磨勘功过等事,可以说天下官吏,除了京朝官归审官院官,其余的皆归流内铨管理。

大宋官员多达几万人,加上吏员更是不胜数,而这么庞大的数量,流内铨里面竟然只有两个判流内铨事,以及吏员十几个!

章衡一看便知道这活根本没法干!

如果仅仅是选官选差遣之类的,这活倒是可以干,可这一次是要磨勘。

什么叫磨勘,便是后世的KPI考核。

几万人,乃至于十几万人的KPI考核,就算是有电脑的后世,这个部门也得至少一千多人,加上地方上的人事干部,至少得有接近一万人。

而这大宋朝的流内铨,就两个正官,然后十几个吏员……这不是闹着玩嘛!

不过他与另一个流内铨的短暂沟通之后,他便明白了。

原来的流内铨其实工作也算是简单,虽然程序上还是挺正规的,磨勘时一般会要求提交四个文件。

即「解由」,类似申请书,证明函的结合。

二是「举状」,即上级的推荐函。

三是「家状」即自身家庭档桉。

四是「考状」,即上级写的绩效评定。

可见在制度设计上,磨勘是需要考察该官员的治理成果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流内铨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审查这些资料的真实性,所以往往只能对这些评定做很肤浅的应付。

大约只能看看格式对了没有,有没有哪项资料没有交全,以应付长官们的考察。

最新小说: 不装了!天降真千金会亿点玄学 九如颂 重回九零 长姐凶悍:拐个娇夫去种田 震惊!东北霸总他勾引女明星啦 穿越后成大佬们的团宠怎么办? 美漫:穿越基里安,我是科技主宰 投喂病弱男配 云鬟酥腰 我有一座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