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汉国士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事半功倍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事半功倍(1 / 2)

王景的筑渠大军源源不断开进了郎陵境内,他与郑异、耿忠、何敞在一副巨大的地图前商讨着。

耿秉、耿恭、臧信、陈睦、班超、甘英等人则在旁边聚精会神的倾听着。

王景道:“进入郎陵,汴渠工程已然过半。黄河与汴河之水在这里分流后,一路继续沿着原有故道东去,奔向大海;另一路则需疏导南下,汇合淮水入海。这就需要我等在济国境内开辟沟槽,筑建新渠。故此,汴渠下半部分工程,可分成三段,郎陵分流,济国开渠,沂国入淮!”

耿忠道:“郑司马曾提出一策,不知是否可行,尚请王景将作决断。”

“郑司马不妨直言!”王景道。

一直在旁沉思的郑异道:“眼下最重要之事,就是缩短工期,力争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全部疏浚工程。”

“不错!我最担心的,也是此事,整日夜不能寐。”王景叹道,“郑司马有何良策,能缩短工期?”

郑异道:“我有一个齐头并进之策,不知是否可行?”

“齐头并进?”王景一愣,何敞等人此前亦从未听他说过,也觉愕然,问道:“郑司马但讲无妨,大家一同商讨,群策群力。”

郑异走到图前,向众人示意,道:“郎陵境内,可依照王景将作原来方略,率领入境筑渠的吏民继续引渠、分流,请郎陵侯鼎力协助。”

臧信道:“义不容辞!”

郑异道:“在济国境内段,我想王景将作已有方略,不妨同时开工挖渠,由此可将原先郎陵、济国、沂国依次施工的三段,缩为先郎陵与济国,后沂国两个工期。”

王景道:“想法是好,梦寐以求。两个工期,做三段之事,我又何尝不想?只是,阙廷调拨的所有疏渠军民都聚集在郎陵境内开渠分流,已无暇顾及济国境内的穿渠工程,实在没有足够人力啊!”

郑异道:“此事我已与耿将军商讨过。济王谋反之时,曾经征集全国军吏十余万人,驻扎在王城外。现已经遣派汉军过去,将他们的兵器、军马尽皆收缴,令其留在营中待命。”

王景眼前一亮,大喜过望,不待郑异继续解释,便颤声道:

“将他们从祸国殃民的反叛大军,变为利国益民的筑渠大军,这样就不用再为济国段工程的人力而发愁了,此计大妙!工程方略,我这里早已制定妥当,就烦请郑司马、何国相、耿将军等几位多加费心,待前期准备完毕,我即刻从郎陵奔赴过来,督促开工。”

耿忠道:“我已命人收缴他们的军马、兵器、盔甲入库,可是数量实在太多,无处囤积,而且还需要加派兵力看守,以防二次生变。此事,倒也令人发愁!”

郑异笑道:“此前,只听说过主将为兵马辎重不足而惆怅叹惜,今天倒是第一次见到将军为兵马辎重过多而长吁不已。你这里多的用不完,可还有他处却远远不够用啊!”

耿忠见他话中有话,道:“郑司马必是已有良策了?”

郑异道:“匈奴一直是我大汉的心腹大患,时刻不能放松戒备。先帝曾多次派兵马修筑北境烽火亭侯与要塞城堡,而陛下也颁布诏令,全国囚徒罪人前去戌边守土者,可以减罪抵过,后又设置度辽大营,以充实加固边防。眼下,匈奴内讧已然结束,其狼子野心必然不会就此终止,我料他们恢复元气后,定将卷土重来。”

耿忠道:“郑司马之意是,将这些军马、兵器、盔甲送往北境?”

臧信道:“郑司马真是谋如涌泉!如不是筑渠事急,本侯倒真想亲自护送这批辎重前往西北边郡,站在城头北顾,有机会再同塞外丑虏交交手,杀他一个酣畅淋漓,出一口积在胸中多年的怨气,如此平生之愿足矣!”

“西北战事说来便来,随时都有可能不期而至,郎陵侯还担心不能如愿吗”郑异笑道,侧首转向王景,收敛了笑容,道:

“至于沂国,那里的形势要比郎陵、济国加起来都还要复杂许多,待济国顺利开工后,我就亲自前往沂国王城,希望能在郎陵、济国两地工程结束之前,说服沂王,获得通融,从而扫去一切阻碍,力保汴渠早日竣工!”

臧信道:“沂国,我亦不算陌生,尤其是沂王,虽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然天性仁厚,笃于义,非济王可比。瞧郑司马之意,似乎对其颇有顾虑,本侯则认为或许是多虑。”

郑异道:“莫非郎陵侯忘记了苏仪曾在渔阳对汴渠的一番论议?”

臧信道:“不就是邓鲤他们在广汉楼中听到的他所讲的那些话吗?本侯以为只是蛊惑人心,所以并未以之为然!”

郑异道:“我曾反复思之,深觉此人并非是在危言耸听,而是一番闳言崇议的高论!”

“哦,他都说些什么?”王景问道。

“他言道,这汴渠形似一条蛟龙,如果俯瞰,已经修竣的上游黄河堤坝与汴河沿岸,就像它的尾部;在郎陵国黄河、汴河分流,则如同此龙的腰臂;接着经济国向南,这里是龙的颈部;最后在沂国境内,汴河与淮水相接,化为千条龙须,东奔入海,堪称为整条蛟龙的头部。故此,必须不惜余力阻止汴渠疏浚,决不能让阙廷把龙头按入东海,就此风平浪静,而是恰恰相反,当令蛟龙出水,腾空而起,翻江倒海,掀起巨浪波澜,同时再来一个神龙摆尾,横扫陛下的洛阳,则海内崩析只在顷刻之间。”

王景听罢,赞道:“精辟!此言出自何人之口,倒真是王景知己。我早年思忖疏浚汴渠方略之时,便是将此渠视作一条蛟龙,确实也是想将其首按入东海,令它不得翻身,以免危害人间,从而造福海内,以宁华夏。如今,此人竟然与我之所思同出一辙,却反其道而行,委实是渊深有谋!”

说完,面露忧色,叹道:“有此人在,沂国确是有如龙潭虎穴啊!”

臧信半信半疑,道:“这位苏仪,竟然真这么厉害?”

“苏仪?此为何人?”王景问道。

“此人说来话长,将来容我慢慢说与诸君。现在看来,依照苏仪之言,汴渠之龙首在沂国已是毋庸置疑,但这蛟龙如何出水,神龙又如何摆尾,王将作如已参悟,可否为我等指点迷津?”

王景沉默不语,眉头紧锁,良久之后,摇了摇头,叹道:

“王某只是一味想兴利除弊,造福于民,但反其道而行,违天害民之事,却是从未思虑过半分,恕我愚钝,一时半刻之间难解其意。”

“班超,你一直若有所思,似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在此但讲无妨!”郑异道。

“只是凭空猜测,此时贸然说出,未免荒诞,唯恐有污大家清听。不过,郑司马可否允我一同前往沂国,在见过实地且自觉有几分道理后,再坦言相告如何?”班超道。

郑异道:“在济国逗留这几日,你且先把所想讲出来,我等一同再与王景将作详细商讨。”

莲台山峰之上。

望着山下无比壮观的情景,臧信感叹道:

“带兵经历过大战的将领们都知道,兵到一万,铺天盖地,兵过十万,无边无际。眼下,这郎陵境内的黄河两岸,一下聚集了五十多万军民,远远望去,满目皆是黑压压攒动不已的人群,真是气势恢宏!”

说完,又侧身转向东南,前面一节山势相对低缓,也有无数健壮劳力出没其中,有的抬框倒土,更多的人则抡着锤斧,劈山开道,“叮叮当当”,撞击山石之声,如同群鸟交鸣,清脆赏心,不绝于耳。

“当真是沧海桑田,瞬息万变!”郑异叹道,“前几日,还在此间借助山中丛林茂密,设下埋伏,悄悄等候前来偷袭的济国军队。可不过几天,此山即被拦腰斩断,分流而来的汴河将经此汹涌南下,奔往济国。”

宋都尉道:“倘若当时真被济国军队偷袭得手,只怕此山就会被济王封为神山,供将起来。”

郑异对着王景,道:“这些年来,王将作每日昼虑夜思,战战兢兢,真是辛苦至极。”

“此等天大工程,志在改变千年来不断泛滥、不停吞噬华夏子民的大河流向,古来少有!何止是我王景每日战战兢兢,就算是陛下,在汴渠竣工之前,也都寝食难安呀!”

“疏浚汴渠,固然是普天同庆之喜,但在我看来,陛下虽喜出望外,但充其量也就睡一两日好觉而已。”郑异道。

“却是为何?”臧信问道。

“栾提西重新统一北匈奴,成为新的大单于,并掌控整个西域,国力渐渐恢复,势必再次成为大汉的强劲对手,战事随时爆发,陛下又岂能安然入眠?”郑异道。

“天子如此劳心伤神,济王等人却又轮番抢着去做,不惜兄弟反目,生灵涂炭,真不知究竟是为了什么?”王景道。

“他们只见到贵为天子之尊,却不知身为天子之难。只有历尽天下之难,得天下大治,方可赢得天下人之尊!比如高祖、先帝,无不躬服金革之难,才能深昭天地之明。否则,崩塌失败,就在顷刻之间!济王动与时戾,事与道反,只梦求天子之尊,而不思天子之难,毫不担忧驰鹜覆车之辙啊!”郑异道。

最新小说: 不要吵醒隔壁的魔王 我一男的,开局词条媚骨天成? 我是高手我怎么不知道 修仙三千年,归来仍是少年! 横推名门正派,我的修为无限暴涨 漫画主角绝赞扮演中 凡女登仙 庸仙人 替嫁娇妻甜又飒 我在天边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