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大汉国士 > 第七十章 角端之谜

第七十章 角端之谜(1 / 2)

“不错!这鲜卑人只服强者,但若一旦彻底顺服,则死心塌地归附,很少有二次叛反者。”祭彤道,“适才提到李广,我见你似有欲言又止之意,有话讲在当面,但说无妨。”

“太守真是明察秋毫。”郑异赞道,“说到李广,我始终怀疑此人与汉军昔日一桩惊天大案有所牵连,更与来苗息息相关。如果所猜不错,则来苗自会亲率精兵,不请自到。”

“哦?什么惊天大案?”祭彤睁大眼睛,问道。

“就是汉军征讨蜀中公孙述时主将岑彭、来歙的两起遇刺案。”

“此事已过去多年,如何会与解开今日危局有关?”祭肜问道。

“且听我详细道来。”郑异道,“这李广有一师父,名唤维汜。此人之所以能创建善道教,信徒遍布天下,皆因其人确实博闻多才,精通阴阳推步之学、《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探幽深奥,怀协道艺。他先前在公孙述麾下效过力,屡出奇谋,曾击败过汉军多员猛将。”

“竟有此事?为何此前未曾听说过此人?”祭彤道。

“因为当年他的名字不叫维汜,而叫荆邯!”郑异道。

“竟然是他?此人当真了得,吴汉、耿弇、臧信、盖延、马武等汉军骁将都曾败在他的手下,先帝不得不从陇右紧急调来太中大夫来歙驰援蜀中,方才稳住军心,将其击退。”祭彤道。

“不过,来歙大夫也由此招来杀身之祸。”郑异道。

“来歙、岑彭二将不都是被角端弓所伤么?” 祭彤疑道,忽然恍若大悟,道:

“荆邯有西南巴蜀阆中的白山之箭,而伤害来歙、岑彭的角端弓却又是来自东北辽东的鲜卑部落。这就是说,当年这赫家父子是去了成都,并遇到了维汜,也就是蜀中公孙述手下的那位奇才荆邯,方才学得一身文治武功。后来,公孙述事败,荆邯化名维汜,创建了善道教;而赫家父子则回了赤山,重新夺回乌桓大王之位。”

“不错!”郑异道。

“那刺杀来歙与岑彭的刺客,便是赫家父子?”祭彤道。

“正是!但具体尚不知是谁亲手所为,毕竟当时赫丙、赫丁年龄尚幼,不可能参与其中。”

“如果属实,这件多年悬案便可真相大白。那来苗岂有不来剪除真凶、为父报仇之理?”祭彤当即拍案而起,高声道。

“果真属实的话,所破之案恐怕远不止来、岑二位将军遇刺的一件陈年悬案,因为如若赤山乌桓与善道教有勾连的话,许多案情的假设便顺理成章的成立了。”郑异道。

“此前,这朴素迷离的一桩桩悬案皆常年束之高阁,无人能窥其门径,言其一二。今闻你所论,丝丝入扣,句句合情,竟如亲眼所见一般。”祭彤注视着郑异,道,“如此错综复杂之案,又历经积年累月,你是如何能够探赜穷理的?”

“实不相瞒,当年来歙遇刺后,就在大司马吴汉想要起寨拔营撤出巴蜀之际,而星夜兼程赶到军中力阻其退兵之人,正是家父郑兴!”郑异道,“家父曾任成都太守,追索来歙与岑彭遇刺一案,却始终未果。不久之后,角端弓又在陇右的羌戎军中出现,在唐翼谷一战中,将马援将军小腿身穿。说来也巧,此前向先帝力荐马援前去领军平定陇右羌乱之人,竟正是来苗之父来歙。”郑异道。

“辽东鲜卑角端之弓,西南阆中白竹之箭,二者合璧,威力竟是如此巨大!”祭彤道,“难怪岑彭、来歙、马援这些威名赫赫的汉军名将,皆伤在其箭下!”

“后来,此物又在京师出现,在北宫朔平门前,引发南、北宫禁军之间交战,岑彭之子岑遵当场阵亡,来苗身负重伤,宫中将士死伤逾百!”郑异道。

“此事我倒是亲耳听来苗说过,亦是迷雾重重。事后,先帝本欲处置于他,但念在其父当年战功,且为国捐躯,遂没有深究。当今陛下即位后,又拜他为将,出任护乌桓校尉。”祭彤道。

“朔平门之变乃是寿光侯为父更始帝报仇刺杀式侯引起,所请刺客是北宫门下宾客,名为言中,所用凶器,即为角端弓。”郑异道。

“此事疑点甚多!正如适才所言,角端弓所伤,皆为汉军名将,却为何被拿来刺杀式侯?而且那时正在郭太后驾薨期间,言中一直未曾离开北宫半步,显被冤枉。”祭彤道。

“确实如此!但式侯被角端弓射杀,而言中身藏角端弓却都是实实在在的有据可查之事。”郑异道。

“言中不是下落不明么?却又何以知道他身藏角端弓?”

“在式侯案之前,言中曾试图进入南宫面圣,信阳侯阴就从他身上搜出一物,许久之后方知是角端弓。而适才,我说存放京师朋友手中的,便是这把弓。”郑异道。

“角端弓既是已被信阳侯搜出,那后来式侯如何又死于角端弓下?莫非当时京师竟同时有两把角端弓不成?”祭彤道。

“不错!此前,我也一直未能参悟其中原因,直到后来听说赫顿给每个儿子各赠一把,方才茅塞顿开。”郑异道。

“有何蹊跷?”

“在京师,至少应还有赫顿一子潜入!”郑异道,“用角端弓射杀式侯,乃是故意虚张声势,惊怒先帝,震动阙廷,方有梁松雪夜搜寻北宫与朔平门之变,从而激化南、北宫诸位皇子之间的矛盾。同时,引开信阳侯视线,令他不再关注从言中身上搜到的那张角端弓。此外,让言中从大庭广众之下神秘逃走,以掩护赫顿其他的儿子隐藏下来。”郑异道。

“那言中为何要带着角端弓冒险去南宫?”

“眼下只能猜测,或许是言中有些沉不住气,想去刺杀陛下。因为我算过时间,当时正值赤山乌桓大人赫顿离世。要么是想宽慰其父在天之灵;要么是欲再次引起海内大乱。总之,式侯案后,北宫诸王以及各功侯之子们,纷纷退出汉军或各自归国,而言中也就此销声匿迹,显然是已离开了京师。如今各属国纷纷购买塞外战马,口口声声要出塞讨伐匈奴,而为他们前来塞外购马之人,却是沉寂已久的赫顿之第四子赫丁。”郑异道。

“京师走了言中,边塞多了赫丁。你是怀疑这言中便是赫丁?”

“从言中身上搜出的角端弓,上面刻有四道横线,很可能就是赫丁之物。当然,此事尚需核实。但是,里应外合之计,只怕是已经展开了。当务之急,是要斩断他们的外合,把致命危机封挡在边塞之外。”言罢,郑异起身道:

“请大人修书一封,郑异愿亲自前往上谷,把书信交到来苗手中,劝其出师讨伐赫甲。”

祭彤道:“那就有劳郑司马了!我已有一策,你可与来苗率军先到白山,歼灭围山之敌,然后挥师朝幽州方向进军,我拟于四天后率军主动进入赫甲设下的伏击圈,以让他误判为幽州汉军,拖住其主力。你们解得白山之围后,从赤山乌桓人马的后方发起进攻,赫甲之军势必大乱,定会朝赤山方向溃败,中途再遇到偏何鲜卑虎狼之师的正面阻杀,就难逃全军覆没之局了!”

“果是妙计。只是太守率区区三千之兵,主动送入赫甲虎口,实在太过危险。”郑异道。

祭彤笑道:“敬请放心,带兵征战这么多年,自己的部众能抗多大压力,我这当太守的心中能没有数么?”

当下,祭彤提笔疾书,郑异则拿起适才出示给偏何的黑色牛皮甲,转身出去,趋步走入关雎的营帐,将甲衣悬在挂甲架上,望了一眼关雎,见她睡得正香,遂悄悄退了出去。

此时,祭彤已书写完毕,将满载文字的绢帛交给郑异,道:

“这书信,只能证实你的身份。至于来苗会不会来,还要靠郑司马动之以理、晓以大义了!”

郑异双手接过,道:“真正的重任还在太守肩上。只是,到现在,太守还不相信与我同来之人乃是公主么?”

祭彤微微一笑,道:“我岂是不信,但只能装作不知而已。”

“却是为何?”郑异不解,道:“明知这是陛下之亲妹,太守为何如此冷漠?”

“那应当如何热情,请郑司马教我?”祭彤反问道,“恕我直言,这里全是壮士,营中从未备置过女子所用之物,你叫我如何热情接待?况且,你二人孤男寡女相伴而来,我若对众军说出这是大汉公主,宣扬出去,且不说对公主声誉会产生何种影响,就说你郑异,当下已被世人唾骂成贪生怕死之徒,若再被人得知是以送公主出塞为大汉前去和亲为名,在塞外转了一圈,到头来自己却倒替匈奴单于与陛下和了亲。真要传了出去,无论你郑异浑身是口,再能巧舌如簧百倍,也必定辩白不清了!”

郑异闻言,暗自感激,道:“多谢太守思虑周全。那公主的安危,就有劳太守费心了!”

“我这里马上行军打仗,也不安全。你且只管放心,等天亮后,我就安排亲兵卫队,将她护送回辽东太守府。余下之事,等战事结束后再说。”祭彤道。

“那郑异这就告辞了!”郑异起身,刚走出大帐,耳边却响起关雎那甜美清脆的嗓音,道:

“你这是要去哪里?”

郑异顺着声音一瞧,却是关雎从暗处闪了出来,身上已然披挂整齐,道:

“适才,见你三更半夜到我营帐送还甲衣,就知道必定有事。果然是要舍我而去。”

最新小说: 师兄们都是疯批?没关系,我也是 无限生存:胜者为王! 重生嫡女娇,王爷不经撩 甄?传夏冬春:我要活到最后一集 和嫡姐换亲后我一手烂牌赢麻了 绑定合欢宗:横行修仙界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啊 刚成仙秦人皇,你跟我说这是洪荒 太幻妖师 剑道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