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缆镇语录 > 山前的故事(附录:漫谈中药保健(79))

山前的故事(附录:漫谈中药保健(79))(1 / 2)

山前的故事

海州青干班训练营。

周浩然被聘为特邀讲师,为期一个月,一周五天,一天只需上一堂课,也就是说一天只需工作45分钟,也算肥差了。

训练营地址在古城东乡山前村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隔壁是原来的山前小学,现在被改为儿童之家,山前古玄道观住持志高道长邀请了几个国学老师,在教一班小孩子。

这些小孩子据说都是志高道长收养的孤儿,也有几个社会上喜欢国学的家长送来的孩子。

原来的小学已经被志高道长装修的像古代的私塾。

志高道长也是训练营的特聘讲师,他教太极和易经,授课方式很生动,连周浩然也学的很起劲。

一问,才知道志高道长出家前居然是海州学院的教师。

更令人惊讶的是古玄道观前任住持居然是志高道长的老父亲,老道长羽化前把位置传给了志高道长,其中的是非曲折没有人去细问。

志高道长是土生土长的山前人,加上博学多才能力出众,山前村的很多政策倾斜都和他的努力分不开。

因此,山前村的很多古迹修复重见天日,都是他的杰作。

儿童之家算是志高道长花了心血最多的一个地方。

周浩然常去儿童之家喝茶,在志高道长引见下,认识了古法中医秦汉嵩老先生。

秦汉嵩老先生祖籍东北,18岁学医,数次考证未成,自称游医。在沪市郊区开一家养生馆,名唤保健堂。

这次,受邀来海州替人治病,暂居老友志高道长的儿童之家,因为经常为孩子们看病,又自称校医。

周浩然常去请秦汉嵩老先生帮他做调理。

一天,周浩然在古玄道观公众号上看到一文:《一百多岁还在教书,这个古色古香的村庄走出个旷世寿星》:

从古城出发,向着大海的方向,东行约六十余里,便到了山前村。

山前村三面环山,九条山脉汇集于村围,状如九龙腾聚,美誉“九龙舞翠”。

村内山皇溪、里庄溪和法洪溪三条溪流汇集,又号“三水夹金”。

村舍依山而建,居民傍水而吟。

群峰环抱,昭见粉墙黛瓦;诸道伴流,隐闻戏石抚琴。

桥拱连山,石碇度岸,古驿浴阳迎客;七步阶道,八字池潭,清溪涵天合襟。

嘉靖年间状元秦鸣雷称赞道“人才出焉,诗书家焉,望族鼎焉……”

年前,居住在古城内的王皞,携家族迁居至山前村,从此开枝散叶。

数百年来,村内有近百位王氏后裔考取功名,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

村内老宅大多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风格,粉墙黛瓦,格调鲜明;马头墙层层叠叠,气势浩大;四合院、古民居内藏着阔大古典的院子,楼影重重。

小巷深深,古韵悠悠,穿过村口的升平人瑞坊,就意味着到了这个人杰地灵的村庄。

这座砖红色的两柱三楼坊,是近几年重修的,方木为柱,高两丈余,正面悬匾“升平人瑞”,背面题词“黉序耆颐”。

两边柱上分题对联:“花甲重逢增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添一度春秋”,见证着清代旷世寿星王世芳的故事。

王世芳百岁之时,受邀参加乾隆皇帝母亲的七十大寿,祝寿回到山前村,乾隆皇帝御赐“升平人瑞”匾额,十年以后,王世芳再次受邀进京祝寿,获匾“黉序耆颐”。耆颐寓指岁,黉序就是有学问的人。

王世芳的一生,49岁中秀才,80岁选贡生,96岁方出任遂昌县训导,任上兴学重教,修学馆宗祠,兴水利农耕,编县志宗谱,勤政爱民,百姓为之修建生祠以敬怀;有文载:“年逾期颐,精神矍铄,教学不倦”。

过升平人瑞坊进入山前村,步行不过百米,双溪清流交汇处,便是王世芳的故居。

唐宋古驿道绕过墙根,马头墙飞檐翘角,青砖黛瓦,沧桑斑驳。

故居又称“三强居”,据传系后人所爱称;世芳少壮从军平寇,晚年出仕教喻,期颐后仍然为国公务,三期皆以优良功绩出类拔萃,官民以为三强。

故居正中有古井一眼,传说泉从地下岩骨渗出,入口清甜,饮之长寿。

王世芳寿终岁,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只答了9个字:屏气息,节饥饱,顺天和。

言外之意,王世芳长寿的秘诀就是平和心态、中和饮食、顺其自然。

在三强居中,正厅挂有王世芳的画像,据传,王世芳百二岁,奉旨赴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奏对免跪,皇帝龙颜大悦,赐御宴于太和殿,绘星像于养性殿。

这位旷世寿星,留下九字“长寿秘诀”,让山前村这块土地成了寿星故里,同时他身体力行 做好事、兴教育,让这个村庄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传奇,仅在清末民初,这个小山村里就有6人出国留学,开卫国读书先河,旨在推翻封建王朝,振兴中华。

就在王世芳故居门外,一“将军亭”跨溪而建,民国时期,这个小小的村落,走出了9位将军,反帝抗倭,功垂青史。而这些,要从王氏王文庆开始说起。

王文庆青年时受爱国思想影响,对满清政府的腐败和丧权辱国深表痛恨,产生忧国忧民,拯世革新之志,自名“灵江钓徒”、“愁人”以自勉。

他曾三次外出留学,寻求革命道理。

年秋,海州洪灾,王文庆抱病领导集款赈灾,泽惠乡梓。

年,他因病在沪市去世,年仅四十三岁。

《申报》专版发表文章以表哀痛,此后家乡人民更是在古城内立“文庆街”,以资纪念革命先贤。

从王文庆开始,科学民主的爱国主义思想,便在山前村萌芽。

王文庆的堂侄王纶,他善于战略战术,参与指挥长城抗战,是一位主张抗战到底,绝不妥协的高级将领。

之于故里山前村,王纶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乡贤。

他自掏腰包建起一座连山桥,方便交通的同时又减缓了洪水的冲击。

沿着古老的驿道左拐,一座高大的三孔石拱桥架在村边的康谷溪上,这就是连山桥,桥梁全由大小均匀的石块垒砌而成,雄伟壮观,拱顶两侧扇形石额上的“连山桥”三字,是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的题额,留驻着厚重的人文历史,也诉说着与故土山前村的深厚情谊。

在山前村,王纶故居紧连着王氏祖居,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洋楼,可惜王纶戎马倥偬,英年早逝,并没有在这里住上一晚。

王纶故居斜对面,便是当时的中共海属特委临时驻地,这座不起眼的小三合院,组织和领导着台属古城、白石、暖山、地湾、六通、永安六县的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支前工作,把红色革命的火种,播散到海州各地。

最新小说: 婚礼现场,女友奔向了白月光 外室独宠?我改嫁攀高枝灭他满门 重生之冒牌皇帝 科技强国从修手机开始 宠妾灭妻?我二嫁首辅燃爆全京城 受气包不当对照组后,在八零致富 少女的裙摆 我把穿书女配的系统拿捏了 八零糙汉教官,追着亲懵小孕妻 请出示营业执照[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