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缆镇语录 > 新桃花源记(《金刚经》十一:无为福胜分)

新桃花源记(《金刚经》十一:无为福胜分)(1 / 2)

新桃花源记

新娇云老太太在周浩然的牵线下,最终选择租下释宗泽法师家的老房子,租期二十年,老太太一次性付了五年的房租。

释宗泽老父亲说一年一付就可以了。

新老太太笑道:算是供养法师吧!

房子只是做了简单装修,就入住了。

保姆周水姑种菜水平不错,于是房子四周种满了绿油油的菜。

阳台则是种满了花。

老太太的乡村养老新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老太太的邻居是园林工人张大年家,老张退休后又去缆镇某种植场做顾问。

张大年老婆周芙蓉退休了3年,没有选择去带孙子孙女,而是在家里养起了花草,之前从来没有听过她要养花草,就算在公司闲聊花草时,她也没有说会有在家里种植花草的打算。

谁知道才3年没见,就从一个养殖的门外汉到把自家35平方米的院子给种满了花草,近来更是把一些花草都淘汰了,满院子栽满了欧月,花开时犹如花海,真的羡慕不已。

退休后的她,跟老公张大年一商量,就把市中心的房子给卖了,换了一套乡下的房子,也不喜欢打牌打麻将,平时上班听别人聊一些养花种草的事,就这么惦记上了,一退休,就开始了她的养花大业。

一开始,什么都种,基本每次去花市都会带回来不少的花草,慢慢地喜欢上了月季,尤其是那些品种繁多,花香四溢,花色艳丽的欧月,越养越多。

后来一合计,干脆就把大部分的花草都淘汰了,30几个平方的院子,专门用来栽种月季,花开的时候,邻居都非常的羡慕,隔壁甚至买了套休闲桌椅放在了窗户边,用来观赏月季花园。

新老太太几乎天天过去看花。

他们院门口制作了一个拱门,在拱门的两边各栽植了一颗藤本月季,两年多的时间,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拱门了。

但用她的说法,还是有不足的,就是拱门有些小了,当时没经验,真的不知道藤本月季能长得这么快,这么大,就买了个小些的拱门。

而现在,感觉拱门已经不堪重负了,只要风稍微大些,就能晃动起来,真怕哪天刮个大风,就被吹倒了。

于是,换个牢固的大拱门就提上了日程,但是在网上找了好久,都没有合心意的,就想着自己购买镀锌角铁,焊接一个拱门,既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定制,还非常的牢固。

虽然价格高些,但还是值得的。两颗月季生长的枝条交错,根本就没办法分得出来,只有等到冬季,看能不能尽量不进行大修剪,把拱门换好。

围墙按照村里的说法,都是不准加高的,都是那种1米左右的铁栅栏,说法是,农村很安全,家里的预防措施也到位,所以不纠结院墙的高度,就这样反而好,不然像个监狱。

当初选上这里,也是有这一方面的原因的,更何况,这两年,在围墙边种了有10来棵的藤本月季,整个围墙看起来非常的漂亮,甚至还变相的加高了围墙的高度。

围墙边的藤本月季主要是腾宝贝,自由精神和格鲁吉亚,这是那种月季都是生长加快,而且刺比较多的品种,同事是真的对月季痴迷,非常的了解了。

这样的月季围墙,光看到上面的那么多刺,就能让人不寒而栗,自然有了防盗的效果,这要是那个不长眼的,给扎了,够受得了。

院子里面虽然不是很大,还有着很多的功能区,但是栽培一些灌木月季还是够空间的,像一些比较勤花的,又非常好看的品种,总是忍不住买。老公打算种些菜的,为了月季花园,也做了让步,不种菜了,月季花就越来越多了。

本来老公还是一脸的不乐意,但随着月季的长成,变得越来越好看,也是乐在其中了。有时候需要修剪和打药的时候,同事忙不过来,她老公也会来帮忙。

整个院子的月季,说忙其实也不忙。该打药的时候,就一起打,该施肥的时候,一次性到位,到了修剪的时候,专心一点,半天也就干完了。

并没有像网上说的,种一院子花草,打理起来太难了。这大概就是栽种同一种植物的好处吧,并不需要分门别类地分开养护,这大概也是她老公没有坚持种菜的原因吧,不然真的会变得很忙了。

院子到屋子里面,有着几层台阶,而就这个台阶的位置,同事也没有浪费,而是摆放了几盆以前养的微型月季,比如说果汁阳台,甜蜜马车,金丝雀等等,长得真不错。

平时门开着,在客厅都能闻到它们的香味,这和阳台上的微月真的不一样,难道这就是阳光雨露的好处?

其实还是打理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别看微月小巧玲珑,看起来弱弱的,其实生命力强盛,比藤本月季好养护,开花能力也很不错,经常能看到爆盆。

而且还可以搬到室内去装饰家居环境,尤其是家里来客人,总是喜欢把这些微月搬到家里去。微月开花周期是四月到十一月,夏季也需要移到室内,不然不要说开花,植株本身也要晒出问题来。

新老太太本来以为是张大年的技术好,后来才知道老张从来不管的!

时间久了,新老太太发现村里有个百草园,种满了中草药。

“这是明月草,这是车前草,这是无花果……”一块由绿色防护网围起来的200平方米左右的小药圃,种着50多种青草药,静静地坐落在缆镇土豆村居民楼间。在这个居民和村里共同开辟的中草药园里,新老太太见到了他们的守护者,50岁的周海秦和71岁的古易鸣。

来自古城的庄汉青,在缆镇一住就是35年。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身边都是青草药,大人煲汤做饭时不时加一点,小病小痛用一下也会好。”周海秦说,童年的记忆至今仍印象深刻,他对青草药文化十分热爱,来缆镇以后,查阅了不少书籍,了解到缆镇的青草药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平时偶尔得空,周海秦喜欢到处走走,在一些村落周边,与当地村民聊两句,若得知一味青草药,他便会喜不自胜带回家来仔细学习研究。

久而久之,在家门口弄一个中草药园,种上易存活的品种,普及青草药文化的想法,开始在脑海中萌生。

这个想法正好与村干部的想法不谋而合。

自十年前起,他们就开始着手商量着如何在村里开辟一个科普性的中草药园。“想通过科普,让大家知道还可以考虑用青草药来治病。”

老中医,发挥一生所学,让更多人认识青草药。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家门口会有这样一个药园。”居住在村里的71岁老中医古易鸣告诉新老太太,他自16岁开始接触中医学,对青草药情有独钟,一听说可以发挥自身所长加入创建中草药园的队伍,二话不说便应了下来。

“近年来大家对中医愈发重视,科普青草药文化很有必要。”古易鸣说,不固步自封、常学常新,对医者而言十分重要。在中草药园里,能和街坊邻居乃至其他慕名而来的青草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共同交流,既是巩固自己一生所学,更能帮助年轻人进一步接触中医。

村里给每种草药发“身份证”,探索建立实用百草园。

“我们的初衷是传播中医药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村里的老年人参与其中,生活不单调。”村书记周都督说,他们先后拜访了海州本地的数位知名中医和业内人士,一边探索着怎样能够让中草药园变成名副其实的科普园;一边做好居民们的思想工作,带动整个村里参与其中。“目前,这支团队已经有十多人,一些其他地方的青草药爱好者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下阶段,我们将抓紧春季的良好时机,多种植一些青草药。”周都督说,现在中草药园的基础设施如园路硬化等都基本完成,当务之急就是让每种草药拥有自己的“身份证”,真正体现其科普作用。今后,还将继续开发另一块实用性的百草园,吸引更多的青草药爱好者和专业老中医,成为村子附近小学、幼儿园学生们的课外实践基地。

新老太太感觉农村人很厉害!

海剧旦角彭雨菲退休回缆镇土豆村老家了。

彭雨菲把老房子改成了桃花庵的样子。

把唐伯虎的那首诗可在了门口: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花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彭雨菲还不时在村里开始唱戏。

新老太太是一场不缺!

彭雨菲说这是文化下乡。

新老太太说我们是进了新桃花源!

附录:《金刚经》解析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第十一品浅释

最新小说: 都重生了谁还当备胎啊 婚礼现场,女友奔向了白月光 外室独宠?我改嫁攀高枝灭他满门 重生之冒牌皇帝 科技强国从修手机开始 宠妾灭妻?我二嫁首辅燃爆全京城 受气包不当对照组后,在八零致富 少女的裙摆 我把穿书女配的系统拿捏了 八零糙汉教官,追着亲懵小孕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