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债市诞生(1 / 2)

从秦始皇统一华夏以来,无论是暴秦强汉,还是盛唐弱宋,都会向治下臣民收取赋税,以维持朝廷度支和皇帝挥霍。

老百姓也认为缴税是天经地义的事,区别只是多或者少。

如果一年的收获不但能完税,还剩下不少,那当朝皇帝一定是个圣贤明君;相反,如果被逼到卖儿卖女,还不让税吏停止搜刮,那么皇帝身边一定有小人。

哪怕最狂妄的恶霸,最无耻士绅,也只敢钻空子少缴一些,或者哭穷请求朝廷减免。

比如七八年前,朱由榔刚收复孟密、木邦和安南时,实力还很弱小。当地土司、豪强臣服后第一件事,便是恳求皇帝少收一点税。至于完全不交钱,那是谁也说不出口的。

总而言之,没有人会质疑朝廷收税的正当性,毕竟没有钱,皇帝无法养活成数千官僚和几十万军队。

朱由榔也这样想的。他甚至说过这样一句厚脸皮的话:大明臣民只有两件事不可避免,那就是纳税和死亡。

税收无孔不入,每个人都习以为常。

然而很少人想过,朝廷收到税金之后,会怎么花。老百姓连想都不敢想;普通官员也许会关心,不过无权置喙。

整个大明朝廷,只有皇帝、内阁、户部尚书、侍郎等少数几个人有权知悉朝廷每年的收入和度支。其他人胆敢打听,少不得一个敌国细作的罪名。

所以,当《广州消息》刊登国情报告时,无异于平地响起一声惊雷,将所有人炸得茫然不知所措。

文官一边读着报纸,一边与心中猜测互相印证,得出“原来如此”的感慨;武将则痛骂军火供应商,说那些奸商收了几百万两,却交给军需部一堆破烂货——燧发枪这么简单的东西,居然还会出故障,什么玩意。

广州巡检总局甚至一度纠集数百官差,把西城的广东报社给围了起来,硬说总编屈大均是清廷派来的细作,竟敢在报纸刊登朝廷机密。

直到兵部职方司郎中亲自赶到现场,拍着胸脯担保这是圣上授意,广州总巡检才犹犹豫豫地撤围。

国情报告迅速取代二次北伐,成为老百姓在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题。

从腰缠万贯的大豪商,到家徒四壁的赤贫;从老实巴交的农民、到心有九窍的牙人掮客……所有人都在计算,自己缴纳的银钱花在了哪个部分。

有一些人以为,报告里“朝廷雇员”后面的数字就是官员数量,然后痛骂税银都被数万贪官污吏给吃了;有人质疑,工部是否有必要花费数千两银子,翻来覆去地修广州城那几条大街。

不过,更多人坚信,自己所缴税银变成武器盔甲或者军饷,被送到了前线。也许某个将士手里的那杆枪,就是自己所缴的五两银子买的。

还有人津津乐道,在过去一年里,军队缴获比田赋还高,数额仅比商税少一点点而已。这证明王师威武,一直在打胜仗,越打越有钱。

国情报告的用词十分新颖,比如预算、决算、国民生产总值等等。

朝野上下的疑惑是如此之多,朝廷的新闻发言人不得不连续召开几次新闻发布会,向各大报社的记者们解答各种问题。

最新小说: 震惊!东北霸总他勾引女明星啦 穿越后成大佬们的团宠怎么办? 美漫:穿越基里安,我是科技主宰 投喂病弱男配 云鬟酥腰 我有一座道观 我在无限游戏封神当然不是靠美貌 冷战三年,分手后疯批大佬哭红眼 完美:悟性逆天,在仙古创无敌法 侯门主母驯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