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不讲道理(1 / 2)

凡·科恩的诉苦相当有意思。

简单来说,荷属东印度公司既想大量采购中国生产的商品,又不想给银子——至少不想让金、银等贵金属从荷兰流向中国。

这种“既要又要”的想法充满贪婪的味道,方以智等人都觉得漏洞百出且不讲道理。

自古做买卖讲究你情我愿、钱货两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既然荷兰人想通过贸易赚这个钱,就必须自己想办法周转资金,筹集足够的银子。

白吃白拿,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郑经自幼跟随郑成功经营东南,深谙经商之道,自然不会上这个当。

他冷笑着驳斥道:“你们将货物运回欧罗巴,自然会有人付钱购买。这就是你们下一趟的本金……你们难道打算连本金都不留,全部当成利润分掉?天下哪有这么好做的生意。”

“大明地大物博,又是长期赚银子的一方,自然不会懂的。”

凡·科恩似乎觉得与郑经无法沟通,又转向朱由榔,接着道:“尊敬的皇帝陛下,荷兰的人口数量仅有一百多万,比广东还要少几倍。如果长期流出金银,很快整个国家都穷了,哪里还能继续贸易呢?这不单是本公司的苦恼,更是国家的苦恼。希望陛下明察。”

“你的意思是货物入超会造成贸易逆差,进而导致货币减少,通货紧缩。对吧?”

“对,就是这个意思。”

凡·科恩告诉朱由榔,虽然荷兰的国民富裕,但是体量实在太小,无法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之下。

荷兰国王早就观察到金银向中国流失的现象,并制定许多政策防止这种情况蔓延。鼓励区间贸易,鼓励商人在代尔夫特设立瓷窑,都是应对贸易逆差的产物。

如果中国坚持与荷兰抢夺日本生丝市场,又不肯大量采购印度棉布和香料,那么无论荷属东印度公司多想赚取利润,贸易都无法维持下去——这等于变相卖国,荷兰国王会毫不犹豫地将公司管理者抓起来,然后判处绞刑。

经过一番分析,方以智等人终于搞清楚原委。不过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荷兰国自己的问题,大明朝廷没有义务帮他们解决。

而朱由榔则重新进入沉思,因为他想到这不是荷兰国的特有问题,而是欧罗巴诸国的共同问题。

荷兰国很小,英、法等国也大不了多少。大明人口数以亿计,也许比整个欧罗巴还多。在大明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他们的体量都不值一提。

比如十九世纪的英国,就被茶叶贸易带来的逆差吸得痛不欲生,最后无耻地使用倾销ya片来抵消货币流失。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证明在地大物博的中国面前,他们想不到方法打破这个局面。

如果对欧罗巴国家长期保持巨额顺差,一二十年后,大明肯定会被整个欧罗巴视为吸血鬼,进而成为“欧罗巴公敌”。

“看来,想把好处占尽,确实是不行啊!”

朱由榔在心里感叹了一番,然而无奈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自己必须又当爹又当妈,为对方解决这个问题。

最新小说: 神话擂台,开局召唤千古一帝苏铭秦始皇 凌迟三千刀:我死后,渣男疯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夫人,太子又来勾引你了! 灭渣男,嫁太子,重生归来登高台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天气凉了,让豪门全家破产吧! 要命!分手后我成了前任小叔的白月光 去世当天,渣夫在和白月光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