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红遍全城(1 / 2)

除了军中同袍,刘维宁在安南并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听说有人来探访,很是惊讶。

“安南报社……难道是发行《安南消息》的那个报社?总编辑又会是谁呢?”

刘维宁被牢卒押解着走向审讯室,怀着满腹疑惑,不断猜测神秘来客的来历和身份。

经过安阳公主事件,荷兰海盗事件的推波助澜,《安南消息》在志灵城已经小有名气。

特别是那些倒买倒卖的商人,纷纷开始花钱订阅报纸,以获取最新的时局消息。

做生意做讲究“消息灵通”,否则不光不能赚钱,有时还会亏得血本无归。

以前他们常在茶馆、戏院和青楼泡着,就是为了和其他同行多接触,多沟通,以交换到有价值的情报。

为了获得内部猛料,他们还会贿赂官吏,甚至雇人到各大衙门外翻垃圾堆,企图从废纸张中找到一些线索。

现在《安南消息》只卖十文钱的一份,消息准确详尽,有时还有名人时评,比花钱去打探方便多了。

老百姓也开始习惯听评书先生读报,谈论报纸上所刊登的新鲜事件。

他们虽然不识字,但也关心时闻、趣闻。黄昏时,在路边茶摊就着花生米,一边喝着最低档的云南茶,一边听落魄书生读报,不失为一件乐事。

刘维宁仅仅到志灵城两天,就听说过《安南消息》,也买过一份来拜读。

在他眼中,这样一份写满重要消息和好文章的报纸,只卖十文钱一份,实在是太便宜了。

这个价钱很低,连买纸张的花费可能都不够,更别提还要文章润笔费,开版印刷等等。

他估计办报的人肯定是豪族大家,花钱赚吆喝,以扬名声、攒名望。

“难道是父亲的知交好友,受托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刘维宁又摇摇头,认为不太可能。

家信才发出去几天,自己被捕的消息更不可能被刘履旋所知晓。更何况明清不两立,刘家实力再强,也管不到安南的官司。

想到他自己是阶下囚,再没什么好怕,进审讯室时已十分坦然,再无忐忑。

“你就是刘维宁?”

屈大均见到真人,感到十分惊讶,暗叹此人如此年轻,就写出这样才华横溢的剧本,真是天纵之才,前途无量!

刘维宁也有些意外,对方满口南方口音,显然是广东人,自己却从来没见过。带着满腹疑惑,小心答道:“在下就是刘维宁,敢问阁下……”

“鄙人屈大均,现在是安南报社的总编……我在两广一带略有薄名,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

刘维宁吃惊得张开了嘴巴,大得能塞下两个苹果。

屈大均的诗文在广东备受推崇,和陈恭尹、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君,何止“略有薄名”,简直是新一代文坛巨星。

在广东士林里混,没听说过屈大均,就和乡巴佬差不多,会被人笑“孤陋寡闻”的。

最新小说: 神话擂台,开局召唤千古一帝苏铭秦始皇 凌迟三千刀:我死后,渣男疯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夫人,太子又来勾引你了! 灭渣男,嫁太子,重生归来登高台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天气凉了,让豪门全家破产吧! 要命!分手后我成了前任小叔的白月光 去世当天,渣夫在和白月光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