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有盛世 > 第八十五章 长平之战,一切的开始

第八十五章 长平之战,一切的开始(2 / 2)

“没有为何不为何,寡人一定要灭了赵国。”

即便是一国之王,但是这话出自年纪十三岁的一个少年之口,王绾听了,还是异常惊讶。

也亏得是王绾,若是其他人,对于这么一件事,听了也就算过去了,不会多想。

可王绾对此事伤了心,再后来王绾隐隐约约从太后那里听到了一些事情,而后王绾才得出了结论。

原来大王在赵国邯郸饱受欺凌。

一开始,王绾也觉得很奇怪,瘦死的骆驼都比马大,何况当年还是他们秦国太子的孩子。

普天之下,最为强大的,莫过于秦。

大王既然是秦国公子,赵国人礼遇还来不及,如何会欺辱公子呢。

何况,当年先王回秦,也说,赵人对他甚是恭敬啊。

赵国应该对当时身为秦国太子之子的大王异常恭敬才是。

但是算算时间,王绾很快就想明白了缘由。

长平之战,是一切的开始。

时至今日,坐在马车上的王绾,还是把一切都归溯到长平之战。

如果没有长平之战,赵国不会投降,也不会和秦国有那一次议和。如果不议和两国也不会互相派遣质子。而不派质子,那么先王就不会被派去赵国。

若先王不去赵国,那么先王就不会遇到吕不韦,更不会有后来华阳夫人收先王为义子,而后被安国君立为世子的一系列事情。

显然,一切的开始,都是长平之战。

而且,当年先王若是没有去赵国,如今他对着的秦王,或许也就不是如今的这个大王。

而天下的局势,也另当别论。

长平之战,说到底,那是一场中国之地上从未有过的战争。

赵国四十万军队被坑杀,赵国有生力量几乎被全数消灭。因为那场战争,赵国一时间只剩下老弱妇孺。

赵人自然怨恨秦国。

王绾可以想象,邯郸城中,应该多数都是那些被坑杀将士们遗留下的孩子。

而大王,是秦国公子的后代,又因为先王提前溜回了秦国,独留大王和先王后母子在邯郸,也算得上是孤儿寡母了。

所以王绾不难理解,大王在邯郸居然会受人欺辱。

王绾理解了前因后果,深知劝说这个少年放下怨恨只会适得其反,决意反其道而行之,就用此事去激励大王,让大王专心听课。

王绾清了清嗓子,一脸认真的对着嬴政讲。

“大王若想要灭掉赵国,就得先好好读书习字骑马射箭,一样都不能马虎。”

嬴政听了,点点头。

再后来,王绾又给嬴政说起天下的形势。

嬴政听来听去,很是厌烦。

“昨天楚国打齐国,今天魏国打韩国,明天赵国打齐国。在寡人看来,乱世之所以为乱,就是因为中国之地有太多国家。如果天下只有一个国家。那么,乱世就会结束。天下也不会再有战争。”

王绾听了,自然大喜。

事实上,王绾想要实现的抱负,正是要辅佐有为之君,实现天下一统的格局。

相国吕不韦广召门生撰书,要将天下百家各种经国治事的思想编汇成书。

王绾从前就在这些门生之中,如今虽然是大王的师傅,但也还是参与那本书的撰写。

吕不韦和王绾都有个共识,那就是天下应该一统。

只不过,吕不韦想的是天下一统,这样便于他经商。

但是王绾想的是,结束乱世,实现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

而且吕不韦是相国不错,但是他忙着经商,写书,处理政务。只是很明显,吕不韦究其本质,就是个商人。

他对于发动战争没有兴趣。

虽然王绾是个读书人,但是他也知道,这要统一,就得通过战争来完成,不能单单靠集士人在后院内写一本书啊。

王绾听了这话,自然眼前一亮,他的抱负终于有了着落。

王绾当即赞许了嬴政的说辞。

(求波月票打赏推荐票!)

最新小说: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夫人,太子又来勾引你了! 灭渣男,嫁太子,重生归来登高台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天气凉了,让豪门全家破产吧! 要命!分手后我成了前任小叔的白月光 去世当天,渣夫在和白月光领证 全家成了阎王代理人 重生玄门小祖宗,大佬们都被虐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