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舌尖上的神豪 > 第340章 全身都是戏

第340章 全身都是戏(2 / 2)

由于历史原因沉寂多年后,直到二十世纪末,相声又回到小剧场。众友相声团就是成立于那个年代的私营相声团体,发起人是于宝林、冯宝华等一众老艺人。现在这个团体还在,只是创始成员只剩了北方曲校的教师佟守本,其余的都已身归那世去了。

在小剧场听相声,有意思的并不只是相声。送花篮这一现象就很有意思。起初以为这些花篮是热心观众为向演员致意而从花店买的鲜花,但后来发现好像并非如此,因为每次服务员摆在台前的总是那几只丑陋的塑料花篮。

并且还要特别指出热心观众送的花篮的个数,说白了就是观众打赏单个演员的较为婉转的形式。打赏的金额交给前台服务员,服务员将等额的花篮摆放在舞台上,并待散场后将赏金交给演员。

早年一个花篮是十元钱,现在已经涨到五十一百,还是从歌舞厅借鉴的。演员在得到花篮鼓励后,会以返场的方式致谢。即便是没有花篮,只要观众热烈鼓掌,演员们就会返场。

虽然不太好笑,但听的就是这股子味道,现在德云社已经号称亚洲最大男子团体,老郭已经c位出道。

出来往鼓楼走,两侧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店铺。捏泥人,吹糖人,古玩,传统剪纸。偶遇一家博物馆,居然主打民国情怀?

青砖红墙,装修古朴,走进这里仿佛从现实生活中瞬间穿越到民国复古风情。仿佛一身旗袍的美女,踩着优雅的高跟鞋,在昏黄的灯光下,诉说缠绵的柔肠。

比较有创意的将张爱玲小说里的篇章打印出来,穿成串从天花板一直挂到地面上,往里走会看到一个满是帽子的地方,挂着的都是民国时期美女们最流行戴的花边帽,摆放起来也是错落有致。

整面墙都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大明星,什么阮玲玉、蝴蝶、林徽因,按照现在的审美来说,有点丑!

直到今天,津人仍然对各种文艺表演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周末去名流茶馆听京剧或相声、去水滴大馆听演唱会、大剧院欣赏音乐剧或交响乐,已成为一种由内而外生发的习惯。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殿堂高雅与市井通俗,这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被精准地概括为两个字“归哏”,可能源自近代以来租界西式幽默和华界市井文化长期的相互作用。

这座城市里的人过着一种乐乐和和的生活,用笑声包容困窘,用欢乐纾解忧愁。

也许物质生活质量一般,也许心理节奏与更快的现代都市节奏不大合拍,但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天津人都能在美食和文艺中找到身体的慰藉与灵魂的寄托,不服韶光,热爱生活。

曲艺圈有个说法:京城人要想证明自己,能耐有多大,到底火不火都必须过津人这道关。要在这演不活,说明能耐还不行。尤其是说相声的,不在这一亩三分地扬扬腕,绝对不能服众。

就在街上遇见一幕,一个50来岁的人骑自行车,从自行车上下来,前面的红灯得等,隔了一会儿,绿灯来了,往自行车上要过道。

可是也不知道怎么着,腿脚不利索还是怎么回事,上了好几下没上去,后面岗楼的交警就来调侃一句:哎,哎,哎,我说,你那杂技回家练去啊。

结果这位头也没回来了一句:笼子里面待着得了!

最新小说: 婚姻,心怀诡胎 弄潮 扯谎 无敌五皇子 穿越年代,做交通员的那些年 教皇请登基 仙帝重生:开局谋权称帝! 东宫妖妾 小师妹又拿第一了 重生七零:手握系统的我却在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