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舌尖上的神豪 > 第337章 这才叫讲究

第337章 这才叫讲究(2 / 2)

整个博物馆面积9600方米,投资2个多亿。还不包括里面的展品和未在这里展出的部分。进门就是金碧辉煌的大龙椅,直接摆在正中间。

国内的名贵木料已经很少,她几乎买空了东南亚名贵的紫檀木,请名匠,打造自己的紫檀王国。

庄臣也玩家具,一寸紫檀一寸金,虽然不如海黄稀有,这里展出的几乎都是大件展品。十檀九空,就算在印度也很难有大料,这种大件工艺品,想想要攒多少年,才能制作而成。此番心血,真是难得。

紫檀万春亭,采用传统榫卯工艺,按照1:5的比例制成,重吨!

别算料钱,光工艺堪称价值连城,真心比不了。

接触多了,要说京城人的讲究体系跟南方真不一样,它不是面儿上的,也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源自血液里的一种讲究。

王世襄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年冬日,寒风凛冽,有位在旗的老爷子,家境已经破落,很长时间没吃到水果。友人偶然送一只大雪花梨,老爷子喜不自禁,先切下一小块给孙子吃。

顶风冒雪推门而去,大家都甚为不解,过了好一阵,老爷子满身风雪回来,原来是赊回两勺儿酸甜可口的温饽有了梨,当然要吃一口旗人最爱的温饽梨丝儿。

这就是老人的讲究,无论多穷困,前路多暗淡,喜爱的那一口滋味,绝不将就。哪怕是最简单最普通的食材,也要用心对待。

打电话约胡海,对方正好在沁房居选酱菜,让直接过去。要说酱菜,不分季节、不分阶层。甭管生活富裕还是拮据,唯有那碟酱菜始终不变,在国宾馆住的几天,桌上几乎顿顿都有。

见面第一句话直接是:“不是所有酱菜都叫京城酱菜!”

原料重产地,甚至有名有姓,认准老王家的蒜头萝卜,就不会换成老孙家。每种原材料各有一个最佳产地,集齐所有,才算置办完全。

原材料以食物最好吃的季节为宗旨,从具体时令到采摘时间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不是拔尖儿的货绝对进不了酱菜缸。

做黄酱必选丰润马驹桥和通州永乐店的黄豆;甜面酱必用京西涞水小麦,自行磨制伏面;糖蒜必选长辛店或赵辛店的白皮六瓣大蒜,每头要求重一两二三、七八头为一斤。

而且需在夏至前三天从地里起出,带泥进货,用以保鲜;再经剥、泡、晒、熬汤、装坛等多道工序,制成的糖蒜光鲜脆嫩,兼有桂花香味,被称为桂花糖蒜。

做甜酱菜,要用广安门外王姓的蒜头萝卜,大小井村的甘螺,太平桥湾子村韩姓的青莴笋,丰台卫墙校的青扁豆,安定门外前花园的五寸秋黄瓜,南郊海慧寺的五寸白根小萝卜,永定门外小红门的八道黑香瓜以及清晨采摘,六七成熟的老阳瓜,且需午前送到,即时清洗。

饶是庄臣,也听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一挑大拇指:

讲究!

最新小说: 孽欲人生 协议结婚的老婆香爆了[穿书] 绿茶女配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九十年代败家媳妇儿 朕当外室那些年 明明,明明 山主之女 入戏 暗室婚书 反派非要和我结婚[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