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黄金耳 > 第255章 国宝内幕

第255章 国宝内幕(2 / 2)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到:“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驻屯军兵五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街、汴京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高处有人驻守观察火情,下有兵马随时待命,从消防的角度来说已是严密到位。

    然而在《清明上河图》中,画中的望火楼竟摆上桌凳,如同凉亭,倒成了登高观景之处。楼上无人,楼下无马。驻扎的兵营甚至已被改作饭铺茶肆,摆上了小桌小凳。

    事实上北宋默许军中动用余钱营运,用来贴补军费,叫作“回易”。因此挪用军费,甚至克扣军饷,来放债、置办产业甚是常见。只是“易”是易了,“回”却难回,利钱大都落进私囊里。也就不难理解这好好的消防军营为何成了“私人”产业。

    第二是军巡铺,闹市“孙记正店”旁的小屋,是军巡铺屋,相当于消防站。画中却是满满的酒桶,俨然成了酒馆。

    屋里的水桶本应盛满消防用水和泥浆,屋墙靠着的带圈长杆,应该是《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的用于扑灭火苗的工具“麻搭”,在顶端的铁圈上还应该缠绕上大团麻绳,以便蘸上泥浆压制火苗。

    三个兵卒光着上身,或拉弓满弦,或缠护腕,显然是喝完酒正精神抖擞。消防用具被搁置,驻扎兵卒饮酒无度。可以想象一旦火起,消防调度将难以进行。

    第三是城门口,汴京城天子脚下,城门口城墙上空空荡荡,比起四处的热闹这里尤为冷清。墙头仅有一门吏,如其说是守门倒不如说更像是看风景。

    城门口更没有士兵守卫,任人出入。有趣的是,张择端哪里都不画胡人,唯独在应该有防卫却没有的城门口画了骆驼队与胡人,其中意图颇耐人寻味。

    第四是沿街商铺,图中街道两边大量的屋檐前加的雨搭以及从平房伸展出来的遮阳棚和挡雨棚等用于或开设买卖,或摆摊设担,侵占道路,影响交通,尤其是消防通道。这些商铺的确让汴京城看起来格外繁华热闹,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

    欧阳老爷子研究清明上河图超过三十年,感叹道:“越研究越钦佩古人的智慧,自故宫藏《石渠宝笈三编》本,清明上河图被重新发现六十年以来,关于此图的众多谜团一直困扰着学界。其中谜团之一就是关于今故宫藏清明上河图是否“残缺”或“完整”之谜,一直是学界争论的重点。”

    “时至今日清明上河图“残缺说”,已被众多国内知名专家所持,这种观点影响巨大,几乎已成学界定论。在我所看到的多部美术史论著及文章中,都引述《清明上河图》时均持“残缺说”观点。”

    “正是由于此原因,故宫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组织专家展开了清明上河图补全工作,并对“补全卷”专门召开了由国内顶尖的古书画鉴定专家参与的评审鉴定会。与会专家都对“补全卷”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对清明上河图在流传过程中缺残后半部的很好补全。”

    “最终补全卷以国家二级保护文物的评定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予以永久收藏,这样以来对清明上河图“残缺说”无疑给予了一种最高规格的学术定性。但也有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却能证明清明上河图是完整的,在长达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并未残缺!”

    吴天缘好奇的等着欧阳老爷子的下文,他对文物背后的故事最感兴趣,现在还听不见宋代声音,好多内幕不能了解。(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小皇叔,王妃又薅你气运了! 离职后相亲,前上司红眼纠缠 神话擂台,开局召唤千古一帝苏铭秦始皇 凌迟三千刀:我死后,渣男疯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夫人,太子又来勾引你了! 灭渣男,嫁太子,重生归来登高台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天气凉了,让豪门全家破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