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动作(2)(1 / 2)

‘增收两百多万的赋税?你也太小觑草原贸易的潜力了。’

        崇祯皇帝暗暗摇头,显然对毕自严所说并不认可,就算榷场十三行,日常管理归商贾负责,但若是能调控的好,每年税收和入行费,少说能有三四百万两银子。

        最最重要的一点,  重开北疆榷场一事,能叫大明获取优良战马,这才是崇祯皇帝最看重的。

        能用经济的手段,去达成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双获益,哪怕是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贪污腐败、勾结建虏、权钱交易等事,崇祯皇帝也是能够接受的。

        人嘛,爱财是本性。

        但有命去赚,  不代表有命去花!

        每年给内厂和锦衣卫,都明确定下指标,宁错杀不放过,用一次次的铁血锄奸,去告诉大明上下,违背国朝意志,违背国朝法纪,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见崇祯皇帝摇起头来,毕自严露出诧异的神情,他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但创设榷场十三行,的确是一良策啊。

        治理地方这是大明官员的强项,但是涉及商业的事情,却并非大明官员的强项,而半官半民性质的榷场十三行,  却有效的结合了起来。

        “毕卿啊,重开北疆榷场,  创设榷场十三行一事,就叫户部专办了。”崇祯皇帝面露笑意,  看向毕自严说道。

        “具体该怎样操办,该如何筛选榷场十三行人员,你要多操些心,叫国朝税收能多增收些。”

        毕自严拱手道:“臣领旨!”

        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想叫大明官员队伍中,找一些精通经济领域的人才,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没有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前,先用半官半民性质的机构,顶替国朝的实际需求,是崇祯皇帝深思熟虑后定下的。

        治理地域庞大、情况复杂的大明,想摆脱文官群体,靠自己一人就治理好,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新政不是一天能推行起来的,是需一个前期积累的过程,在此之前,崇祯皇帝要用各种办法,达成朝堂上的制衡,大势上的相对稳定。

        其实在不知不觉间,崇祯皇帝已为大明脆弱的财政,增设了两项财源,  一个崇文门税关,一个榷场十三行,这都是能稳定提供税收的。

        倘若这两项事宜,都能一一落实到位,虽不能解决大明全部问题,但至少也能解决部分燃眉之急。

        看着毕自严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眉头微蹙,指向王承恩说道:“王伴伴,榷场十三行这边。

        你们内厂要筛选些可靠的商贾,并加入到这里面去,日后内厂所辖的作坊和厂,量产的棉布、盐糖等准卖品,一部分要售卖出关,以换取优良战马,还有羊牛等物。”

        “喏!”

        王承恩忙拱手道。

        虽说管辖榷场和管理榷场十三行,不能叫内廷的太监宦官群体,去直接的干涉,但是间接的贸易,还是要去做的。

        从国朝层面筹办的对外贸易渠道,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叫自己缔造的国营经济体,能多一项稳定财源,崇祯皇帝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并且通过此项安排,还能有效起到监察作用,真出现类似八大晋商通敌之举,内厂和锦衣卫,也能展开相应的锄奸行动。

最新小说: 小皇叔,王妃又薅你气运了! 离职后相亲,前上司红眼纠缠 神话擂台,开局召唤千古一帝苏铭秦始皇 凌迟三千刀:我死后,渣男疯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夫人,太子又来勾引你了! 灭渣男,嫁太子,重生归来登高台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天气凉了,让豪门全家破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