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春秋决狱月(2 / 2)

        “昔日陛下为东宫,先帝曾对臣夸赞陛下,言曰陛下常言‘虽千万人,吾往矣。’纵使前方有何等困难,陛下都会全力克服,以完成自己的目标。”

        “彼时先帝称陛下‘一腔孤勇’,臣今日闻之见之,这才明白当年先帝这番话的含义。既然皇帝陛下坚持要效仿我秦孝文王、赵武灵王这二位雄才大略,勇于革变求强之主,臣并无商鞅之才,但是臣愿意帮助陛下革故鼎新。”

        “且不知陛下以为,这案子到底要如何判才是?须知这律法,便如同陛下金口玉言,怎可一而三,再而三的改动呢。臣恳请陛下深思之,不然便是召朝中诸位公卿大夫前来共同商议。”

        扶苏摆摆手,他早就有了应对的主意。

        “廷尉可读过《春秋》?”

        “自然是读过一点,只是不及韩非子所著文章研读之深。”

        “汝以为《春秋》要在何处?”

        廷尉顿了顿。

        “宣扬儒家之道。”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人伦也,为何我秦国不用也?朕要的是天下百姓都忠于朕,但是若朕只想让天下人都忠于朕,却不肯让天下百姓行孝义,如此,我秦国还能长久吗?”

        蒙毅自然摇头。

        “那陛下以为?”

        “朕决定,从今日起,推行‘春秋决狱’。朕以为,断狱,不仅仅需要靠律法,还要靠《春秋》。即日起,就由廷尉你主持此事。朕决定,设立大理寺,专管天下大小刑狱。而这大理寺,自然由你来主理。”

        廷尉听了这话,有些受宠若惊。

        皇帝似乎从来未有提拔他蒙毅的意思。

        而且也不能再提拔了,蒙毅已经是上卿了,再提拔,可不就成了三公,这是蒙恬不敢想的。

        “臣谢陛下隆恩。”

        “这大理寺,按理说新建之官所自然是要重新建舍,只是朕考虑到天下刑狱案件诸多,不可耽搁,而且这廷尉府如今也不够气派。所以朕决定,将昔日的驿馆改设为大理寺,专管断狱。”

        “所幸,这昔日驿馆,曾在数月之前,为工部令提出,要重新修葺,但是如今看来,不若改设为大理寺吧。”

        “如此,大理寺便设在皇城之内,如此也可方便你为事,免得你宫中、府中两头跑。”

        皇帝体恤蒙毅,蒙毅听了自然也心喜。

        “陛下的命令,臣都照办。”

        扶苏望着蒙毅,迟疑了许久。

        “我秦国国中,有诸多虚设之位,地位尊崇,但是却无人在任。太尉、司寇,皆如是。你既然今后就要掌管大理寺,朕便拔擢你为司寇。”

        “这律法之事,无需与其他公卿商议,直接听朕之命便是。是故,这大理寺,日后便直属于朕的麾下。你无需再向丞相奏报。”

        原本蒙毅从廷尉变为司寇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现在,这司寇却在实际上地位和丞相一样。

        “唯。”

        “朕要你在这大理寺中,充入儒家名流,朕会派儒生公孙寅、伏胜一同协助你断案。每每有案例积攒下,便写录在这《春秋决狱》之中,以为天下秦吏参考。”

        说到这,蒙毅脸色微微一变。

        这儒生入大理寺,不是要让儒生们断案的意思吗。

        “蒙毅,这在朝中扶立儒家,是朕的本意,但是你知道,朕为什么要将这大理寺交给你来管理吗?”

        “陛下担心,我秦国从此真的被儒生做了主。”

        扶苏听了,自然欣慰。

        扶苏拉着廷尉的手,一脸恳切道:

        “朕需要儒家,以为我秦国得天下人心。夫先帝挥军百万兼并天下,落了个虎狼之名在外,那些六国贵族,朕也收到消息,他们并不肯善罢甘休,只是逃匿到荒野之地,伺机而动。”

        “六国之患尚且未根除,而天下黔首无所依附,朕急需要能臣干将,帮助朕安抚人心。立儒,是为借孔孟仁义之名也。”

        “但是廷尉你也知道,法家之术对于先帝所创设的皇帝制度而言意味着什么。朕虽然有专注于眼下数十年的安定,但是朕也并非没有考虑到后世。”

        “昔年皇帝陛下欲连长城,为后世子孙谋福祉,但匈奴之兵,若非斩草除根,只会春风既吹又生,无穷尽也。是故朕从先帝手下接下此事,以为踏平匈奴,灭其族。”

        “而今朕打算一统人心,法家之术为帝王术也,岂能为天下文教之术,朕只好移花接木,以儒家为我法家做粉饰。”

        “但是此次春秋决狱,朕希望凸显出的是法家之术的卓越,而儒家只是为补充。这春秋决狱之中,渗透出来的应该是法家思想,而儒家之术,只做辅助之用。朕不希望,若干年后,由儒家之术反噬,此危及后世之君也。”

        “朕,将这立法之权柄,交由你了。”

        这个任务,难度可不小。

        但扶苏语罢,蒙毅当即肃容躬身作揖。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交给陛下一策然陛下满意的《春秋决狱》,是为我秦国新律。”

        太学之中,儒家和法家两家已经是争论的面红耳赤了。

        淳于越倒是不动如山,他捋着他的山羊胡,一脸安详的听着两边人的议论。

        此时已经到了日中,这些老先生们一个个争论了一番,自然肚子饿了,但是谁也又不肯示弱。

        对于儒家来说,这是个出头被重用的好机会。

        对于法家来说,这是个将会让法家从此被埋没的关卡。

        只是却在这个时候,廷尉驱车带着皇帝的诏令前来。

        谒者令的通报,使得满堂寂然,这是一道判决法家生死,儒家前途的诏令。

        这些老臣纷纷住口不言,俯首侧耳倾听。

        “陛下有诏,儒家之术为治世之学,是故今日此案,按秦律,父亲犯罪,当案之,但子匿其父,可以无罪释放,以保全孝道。”

        身高九尺,挺拔傲然的蒙毅,一脸肃穆深刻,他面色凝重的当着法家之众宣布完此事,儒家之士中多有人当即于庭中大笑者。

        但是蒙毅面色不改冷毅,只是在大室内扫了一圈,唯独只见周青臣和公孙寅未笑,仍旧低着头。

        至于伏生和淳于越,两人俱是相视一笑。

        蒙毅由是心知,这伏胜并不是能委以重权之人。

        此诏宣读完毕,蒙毅也并未离去,他今日还是奉诏前来和这些朝臣论列一番。

        来的路上,深谙法律的蒙毅,他当即悟出一个法则。

        是谓亲亲相隐。

        亲亲相隐原则,即一定的亲属之间可以隐瞒罪行的司法原则。

最新小说: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夫人,太子又来勾引你了! 灭渣男,嫁太子,重生归来登高台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天气凉了,让豪门全家破产吧! 要命!分手后我成了前任小叔的白月光 去世当天,渣夫在和白月光领证 全家成了阎王代理人 重生玄门小祖宗,大佬们都被虐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