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西洋之王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吉米王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吉米王(1 / 2)

(求订阅!求票票!)

华埠一家华人餐厅,面积不大,40几个平方,只摆了五六张桌子,客人寥寥无几,老板百无聊赖的坐在那打哈欠,完全不在意生意好坏。

黎耀阳进来的时候发现窗边坐了个胖子, 他正在对着一碗拉面大吃特吃,满头是汗,吃的满哪都是,满桌子都是面汤和菜叶,也不知道是嘴漏还是故意的。

冲老板喊了一嗓子:

“来一碗阳春面,多加2两面, 再来几刀牛肉。”

“来咯,马上就好, 随便坐~~~”

老板一个激灵,笑盈盈的招呼他随意坐,自己进后厨忙活去了。

做到胖子对面,随手找了个麻布把自己这半边桌子擦干净。

胖子不抬头,呼噜噜吸着面条,热气冲的他脑门冒汗。

抬头瞄了眼黎耀阳,含糊着说:

“我最爱吃阳春面,你呢?”

“我也还行。”

“呵呵,知道为什么叫阳春面吗?”

“当然,最早叫‘清汤光’,因为清汤寡水,没有任何浇头,因而得名。

这个名字终究不雅,而且口彩也不佳,于是,就有文人脑袋一拍,想出了这风雅而又颇有故事的名号。”

胖子呵呵笑道:

“还真知道,我听父亲说, 早年间,阳春面都是每碗10文铜钱。

在江南一带,阴历10月,又被称‘小阳春’,于是,便以这‘阳春’代指10文钱的面。

再者,红汤面条上,点点葱花,似乎也颇有阳春的意境,所以很快叫响。”

黎耀阳却说:

“我却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相传乾隆27年,阳春三月,乾隆皇帝南巡到了淮安。

他特意躲开了文武百官,带着汪廷珍在城内到处转转。

他们来到了一个面摊前坐下来,准备要弄点儿吃的。

一会儿,伙计端上来一碗面条,只见这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碎蒜花,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乾隆连吃两碗,感觉十分好吃。他就问伙计这面叫什么名字。

伙计回答——阁下, 我们没给它起名字。

这么好吃的面条怎么没有名字呢?

乾隆思考片刻后说——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收很多,贡献很大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这个面就叫'阳春面’吧。

寓意淮安向朝廷交税就像春天万物生长一样,生机勃勃;

又像这面条一样,连绵不断。

汪廷珍听后赶紧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请乾隆御笔赐名‘阳春面’。”

胖子愣了愣:

“你这个故事还挺靠谱。”

“我也这么觉得,不过我估计是假的。”

“为什么这么说?”

“阳春面历史悠久,又是最草根的面条,人缘特别好。

宋代著名词人赵崇就写有一首《恋绣衾》赞美它——

江烟如雾水满汀。早梅花、偏占浅清。倚翠竹、寒无力,想潇湘、斜日暮云。几回梦断阳春面,问百花、犹隔几尘。趁月夜、霜风峭,约彩鸾、同载玉笙。”

胖子挠挠头:

“靠,装B没成功。”

黎耀阳大笑:

“合着你刚才跟我装B呢?”

“不然你以为我知道?该死,我只喜欢吃而已。”

胖子倒是很洒脱的承认了,这么看还有点可爱。

说起阳春面,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在心底里将之作为家乡的味道,尤其是游子,吃了这碗面,便与家乡近了一些。

据考证,最早店面销售的面条,就是阳春面,光秃秃啥都没有。

如果要吃带腰花、长鱼、猪肝等浇头的面条,都需要客人自带。

后来长三角一带的阳春面,多为机制面条,尤以高筋粉面更好。

通常说来,阳春面的面条有干湿之分;

从面条的形态看,更有宽面、细面、龙须面等;

从汤料来看,还有干拌、红汤、高汤等的区别。

简单的阳春面,猪油是面条的灵魂,用隔年黑猪网油,配上本地小香葱,小火慢熬而成,名曰‘白雪油’。

还见识过别出心裁用鸡油下面的,感觉也不错。

素面用油多采用小磨麻油,镇江人喜欢‘浮玉’麻油,也有用手工菜籽油下面的,高汤也是用素八珍熬制汤料,面碗中飘荡着勾人食欲的浓香。

要想下好一碗阳春面,其实也不难。

黎耀阳偏爱那种面条紧身未发松的,吃在嘴中劲道滑爽。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对下面的火头和用水注意。

最新小说: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被冲喜后,短命相公长命百岁了 夫人,太子又来勾引你了! 灭渣男,嫁太子,重生归来登高台 被全家读心,我恶毒人设不保 天气凉了,让豪门全家破产吧! 要命!分手后我成了前任小叔的白月光 去世当天,渣夫在和白月光领证 全家成了阎王代理人 重生玄门小祖宗,大佬们都被虐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