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神鬼莫测(1 / 2)

    这人的大枪舞的点点梅花,为什么大枪不好躲,按说就以林成的功夫别说是冷兵器大枪,就算是子弹,林成都能躲,但是在这人的大枪下,林成感觉躲的非常吃力。

    林成不是没练过大枪,他在昆嵛山的时候,那时候就跟师傅了尘真人学习过大枪,哦,太极里叫大杆,太极大杆,是练习听劲的最主要手段,大杆抖出去,带动全身的劲力,而杆的一抖,正好可以练习听劲。太极高手的大杆技艺都非常出众。

    其实大杆也就叫大枪,虽然没装枪头,但是确实就叫大枪。一拦,一拿,一扎,这三招就是大枪的基本招式,但是这三枪却是不能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拦伴随着拿和扎,一扎里必有拦和拿。

    大枪用的全是腰劲,腰劲带动的大枪的弹性,把大枪甩的如同梅花点点,越是甩的梅花多,大枪技艺就越是惊人。

    既然说到大枪就不能不说下大枪的材质,好的大枪都是用优质的白蜡木做成,现在很多人都玩大枪,你弄个二米八的,我就做个三米二的,仿佛枪越长,功力越高一样。很多高手都是玩的四米大枪,四米大枪加上杆子上的弹抖劲,威力无穷,但是现在的杆子不行了,现在的杆子跟以前的差太远了,现在的杆子只要是白蜡木就行,三五个月就成材,而老一辈拳师那时候的白蜡木最少需要三到五年成材,把一个白蜡木苗种下后,把旁边的枝叶全部修剪干净,只留树顶有限的几片叶子,作为树木所需要的叶绿素,这就是为了限制树的生长速度,这样长出的白蜡木才密实沉重。

    而大枪的沉重与否直接关系到枪的威力,沉重弹性好的大枪,威力无穷,现在传下来的大枪技艺都是来自于三国时期的赵云赵子龙。俗称“赵子龙十三枪。”还有直接叫十三枪的,太极门的也叫太极十三枪,反正都是一个祖宗。

    枪和矛不一样,大枪是软把,带弹性的,而矛却是硬木,没有弹性,真正的内家大枪源于宋朝,而宋朝以前很多用的都是矛,如单雄信,尉迟恭等人,矛只是取了一个大枪的穿刺力一个方面,而大枪的出现却是标志着冷兵器战场上的最高成就的技艺,是中华民族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独家真传。

    这样一讲,就有点讲多了,但是有些话在心中不吐不快。很多人不了解中华技艺,认为武者都是勇夫,此话大错特错。内家大枪技艺的出现绝对是武者绝顶智慧的体现,并且几千年来,古今中外,无人能出其右。

    大枪的出现催生了内家枪法。而内家枪法是战场的冷兵器之王。为什么说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绝技呢?这就不得不从大枪的特点上说起,大枪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弹性,而这个弹性变化的余地就大了,在进攻上,弹性可以辅助进攻,枪杆一弯,一弹,一转就借到对手的力。在战略上,弹性的大枪一转,朵朵梅花开,神鬼难测,谁也不知道大枪会扎向哪里。而在防守上,大枪杆的弹性会极大的削弱对手兵器上传递过来的力,枪杆一弹,任他千斤巨力都有了缓冲。

    而西方却不会用枪,而是用的大矛,我们看西方骑士的电影会看出,不论是堂吉诃德还是黄易笔下的大剑师都是用的大笨矛,这个笨字道尽了矛字的所以特点。硬,没有弹性。再粗再长也不过是一根杠杆,你力大,你就胜,你力小,你就败。没有一丝余地。而大笨矛的唯一一个用处就是扎。

    矛是一根杠杆,对手作用在矛尖上的力,传递到矛柄会被成倍放大,所以要抓住矛的尾部就需要极大的力。所以西方骑士的马上搏斗,矛一定要直对前方,万万不能倾斜,一斜就会被冲脱手。

最新小说: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温柔沉沦 火影降临现实,获得鼬万花筒 系统让我当学霸?抱歉我只想摆烂 宝可梦:怎么办?岳父总想手撕我 我不混娱乐那个圈 青云仕途 东宫媵宠:重生太子,好混蛋! 离婚后,沈总夜夜跪地轻哄求复婚 云池风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