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村渡口(1 / 2)

前面写了淡出历史舞台的村组里的抽水泵房,当时就在想,村里还有多少标志性的物件,值得一讲的,而且有纪念意义和回忆价值的地方,打水房算一个,因为已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了,盛行千年踩踏的水车也是如此,毕竟小时候确实经历过,使用过,没人去记录,真的就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我还特意在网上去查资料,都查不到抽水泵房的痕迹,哪怕类似当时的一张照片,我生活超二十年的两个村子里确实有那个物件,现在都还有立在那里,只不过已经失去了它的光彩,那个打水灌水泵炮台依然威武雄壮的躺在那里。

写了打水房,想到的下一个就是村里的渡口,因为值得一写,古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应该有很深的缘分,才能有机会一起坐船,不知道当时的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的感慨。

我们村有多少渡口我不清楚,但最常用的肯定就是一组和六组这两大渡口,要出村,这两大渡口是必走之路,另外的各渡口和天然码头就不说了,只谈跟米云有交集的渡口。

先谈两大出村渡口,一、六组的渡口,村里满十岁的学生就要面临出村求学之路,村里在90年代中期只有四个年级,因为前面的计划生育,导致学生立减,基本上是每年锐减一半的学生,不只是我村只保留了最高四年级,我走出村求学的时候,发现周边的村子里的情况都是一样,我们在五六年级汇合的时候,一个班就是五六个村子的学生集合而来,学校也只有两个班,两个五年级和两个六年级。

各村四年级毕业的小学生,都会走向有五六年级的学校,那时候择校一般都是就近原则,也有家长出于其他考虑选学校,我们村出去也是一样,选择各不相同,出村渡口选择自然也是就近原则,至于为什么经常两个渡口都去,我现在也不知道原因,也想不起来了,两个渡口的坐船费都是一学期一交,家长会管,我们坐船的不操心,只需要在河边安心等船主过来摆渡我们。

渡口上有没有发生故事,肯定会很多,河里的水位变化和天气大雾都会有故事讲,因为都会客观上影响摆渡,三四五组六组的学生一般是坐六组的船过河,一二组原则上是坐一组渡口过河,二组有部分同学会选择从六组渡口过河。六组渡口过河是小木船,河边等船人多的时需要分开渡船几次,人少的时候,一个人也会安排渡船,一人过河的情况大概等待六七分钟左右。一组渡口有木船和机帆船,大部分时间都是机帆船,容纳的人和车多。两个渡口在一条线上,直线距离大概三五百米,所以坐这两大渡口过河其实没有大的区别,骑自行车完全可以忽略路程距离,但基本上中小学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我们都是选择步行,所以会选择离家更近的渡口过河,我也不知道那十几里路程,为么大部分时间都是选择结伴步行,而不是选择骑自行车,一般三四年级的孩子基本上都会骑自行车了,正因为中小学路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结伴同行,所以小伙伴的交流就会更多,跨年级和跨村组的交流,一路上风尘仆仆结伴回村,才有了更多的交集,不然虽然是一个村子的人,可能都不会有任何交集,也不会有同坐一舟船的缘分。虽然可能就是短暂的小学两年加初中一年半的缘分,也在渡口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回忆,之前文章章节都有提过。

周五放学回家要坐船回村,周日上学要坐船出村,还有平时特殊情况回村的故事,都发生在一六两组的渡口上。米云出村基本上都是六组渡口过河,坐小木船过河,一般都是手摇船桨划船渡河,雾大的时候就是拉着绳索渡船过河,船主会提前在河两岸栓好麻绳。还有汛期的时候河里的距离会放大一倍以上,平时河里的水远离河堤对岸大概150米左右的距离都有,这就是求学渡口过河的基本日常,至于发生过的事,已不想再多回忆,因为很多人和画面已模糊看不清了,无限伤感,一别就是几十年不见,哪来的缘分百年修得同船渡,不知道典故出自哪里。

最新小说: 三爷,你家小姑娘又立功了 妈咪!你女儿真是百亿富婆呀! 乾坤塔 嫡女归来,流放后被腹黑王爷宠上天 安成公主 在大理寺验尸的日子 国战:万古长夜 穿书成为虐文女配 梦织星辰 都市阴阳判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