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梁山不老 > 第123章 铁骑绕龙城

第123章 铁骑绕龙城(1 / 2)

提起大宋铁骑应对宋辽、宋金决战。不知怎么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两首唐代着名军旅诗歌《从军行》。

一首是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上一句是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下一句则显得昂扬之斗志、豪壮之誓言。

另一首是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颔联中的“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凭借“铁骑”优势,神速抵达前线,并把塞外敌方据点包围得水泄不通,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百战破楼兰也好,铁骑绕龙城也罢,都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强烈豪迈的爱国激情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唐人气势如虹,宋人就弱了吗?

待我李逵亲率大宋铁骑,身披战甲,手握火枪,挥师百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燕云十六州,花落谁手?

由于骑兵是稀缺资源,宋初的骑射手往往也以重甲保护。受到沙陀人的影响,宋王朝非常重视骑兵的骑射训练,骑兵选拔标准是——“年四十以下,长七八尺,材必健疾,力迈伦等,能驰骑而善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超越沟堑,驰上陵,逾险阻,绝大泽,涉名水,敢犯强敌,乱大众者”。选拔之后,平时训练则是——“六事者,一曰顺骔直射,二曰背射,三曰盘马射,四曰射亲,五曰野战,六曰轮弄。”

北宋骑兵既重视射击技能,能够与游牧政权的骑兵对射;又重视野战格斗与冲锋。在冲击敌阵时,他们经常“墙进而前”,如同一道道铁壁冲向敌人,对异族骑兵造成很大的压力。骑兵会战中,辽和西夏很少对宋获得胜利。

在宋代,唐朝的一体式马铠基本消失,代之以五件套式的分体式马铠,以毛皮与铁片结合,降低了制造成本的同时,还有保暖效果。但是宋辽战争、宋夏战争毕竟与五代时在中原腹地作战,易于获得补给的情况不同,更注重大纵深作战。宋王朝的马政不佳,导致骑兵数量远少于汉唐,就成为了极大的短板,虽有静塞军这样的精锐骑兵部队,也难免被敌人以田忌赛马的套路批亢捣虚,战略上处处受扼。到宋真宗时,马政情况有所进步,战马蓄藏量多达20万匹,但因为君主与文官对于军事的掣肘,导致骑兵作战风格更加保守,骑兵训练水平极端下降,“多者布满川谷,而用之有限,小有不利,则莫之能止,非所谓节制之师也”。因此,没有了燕云十六州的庇护,没有战马之利,宋王朝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向大辽服软了事。

此种观点既对也不对。没有了燕云十六州的庇护,北方精骑可以在华北平原长驱直入、纵横驰骋,中原政权确实失去了先机,只能被动防守。但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并不代表中原政权没有了战马来源地。

燕云十六州产马甚少,当时宋朝的战马来源地主要是西北地区。在西夏自立之前,宋朝也是有重装骑兵部队的。相比于唐朝牧马监蓄马将近70万匹,宋朝战马最多的时候有20万匹,这主要是失去燕云十六州后,宋朝不能通过长城贸易获得蒙古高原的战马。但是,宋国早年通过北方贸易、走私、牧马、向西北征马等手段还是建立了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精锐骑兵军团,虽然数量实力和汉唐不能相提并论,但北宋有一支重装骑兵,装备精良,作战勇猛,这就是赵光义亲自组建的静塞军。宋朝的静塞军和辽国铁林军、西夏铁鹞子、金国铁浮屠和蒙古重甲铁骑并称于世。

静塞军满员仅仅3000人,一人5马,这在缺马的宋朝装备十分奢华。静塞军人员全部来自易州(治所今河北易县)。易州紧邻燕云十六州,是中原门户之一,历来民风彪悍。北宋名臣王禹偁[chēng]曾说:"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曾习干戈战斗而不畏儒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像甲胄而进者。”边郡之人常年和游牧民族打交道,精于骑射,熟悉战争战斗套路。听到外敌入侵,父母妻儿都能主动帮助战士备战。静塞军又是精挑细选,所有成员都能开200斤的硬弓,马匹也都是清一色的良驹。静塞军从军士到战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全部配钩连长枪。

静塞军从成立之初就直面辽国精锐铁骑铁林军,历次对辽作战中,静塞军未尝败绩。静塞军的巅峰之战是发生于988年(宋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唐河之战和第二年的徐河之战。辽军南下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市君子馆村)之战(986年,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宋军大败,精锐丧失。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缘边疮痍之卒,不满万计,皆无复斗志,河朔震恐。”只有静塞军因为战前归属到沧州都部署李继隆麾下得以保存。(李继隆是赵光义小舅子,此战李继隆争议极大,如果他率军支援前线的话,战争结果还未可知)

宋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988年)六月,辽国携君子馆余威,晓谕诸道兵马准备南征用的攻城器具,准备举兵南下,一举灭亡宋国。是年九月十四日,辽圣宗耶律隆绪亲临南京(幽州)。十九日祭旗鼓之后,辽圣宗耶律隆绪自领一军,其余辽军在耶律休哥、韩德让、耶律斜轸统领下正式南下进攻宋朝。耶律休哥,辽国历史上的战神,高梁河之战、满城之战、瓦桥关之战、歧沟关之战、君子馆之战,打的宋朝人哄啼哭的孩子都会说“于越至矣!”(于越是辽国官职名,耶律休哥曾任此职)韩德让、耶律斜轸,辽景宗耶律贤的托孤大臣,我们熟知的杨家将老令公杨业就是被耶律斜轸活捉的。从这配置来看,辽国可以说是举国南侵,精锐尽出,绝不是抢掠一番就走的节奏。

宋朝严防武将,防到何种程度?将领领兵打仗,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处理敌情,都需要经过赵光义同意。将领出征以前,赵光义会下发阵图,将领必须按照阵图排兵布阵,不得擅自更改,不然就是重罪。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为何北宋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孙子兵法》:“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场军情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岂能按照想当然的套路进行?仗还没有打,先把自己的部署局限于某一阵法之中。莫说被敌人探析,就是在战场上敌人针对你的部署改变攻击策略之后,你变还是不变?李继隆也曾说过:“兵贵适变,安可预定!”

最新小说: 我欲问仙:起源 学艺不精,祖宗显灵 快穿:魔君开局把墓炸了 洪荒:人在截教,努力就能变强! 火葬场助理如何沉浸式吃瓜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 快穿:疯批反派的冤种男配 都市极品财王 莫把梨花比澹妆 玄幻:万千身份,原来我还是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