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 第二节 不畏生死艰途的亘古大巡狩

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 第二节 不畏生死艰途的亘古大巡狩(1 / 2)

隆冬之时,嬴政皇帝开始了最后一次大巡狩的秘密谋划。

对于嬴政皇帝的巡狩,天下已经很熟悉了。平定天下之后的短短十年里,皇帝已经四次巡狩天下了。若从秦王时期的出行算起,则自秦王十三年开始,嬴政的出行与巡狩总共八次,一统之前的秦王出行视政三次,一统之后的皇帝巡狩五次。大要排列如下:

秦王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时年嬴政二十六岁,第一次东出视政到河外三川郡。其时,桓碕大胜赵军于河东郡,歼赵军十万,杀赵将扈辄。嬴政赶赴大河之南,主要是会商部署对三晋进一步施压。就秦之战略而言,秦王这次出行,实际是灭六国大战的前奏。

秦王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时年嬴政三十二岁。其时,王翦大军灭赵。嬴政第二次东出赶赴邯郸,后从太原、上郡归秦。这次出行两件大事:一则处置灭赵善后事宜并重游童年故地,二则会商灭燕大计。

秦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时年嬴政三十六岁。其时,王翦大军灭楚。嬴政第三次东出,经过陈城,赶赴郢都,并巡视江南楚地,会商议决进军闽越岭南大事。

依照传统与帝国典章,嬴政即皇帝位后的出行称之为巡狩。

巡狩者何孟子梁惠王下云:“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也就是说,就形式而言,巡狩并非秦典章首创,而是自古就有的天子大政,夏商周三代尤成定制。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礼记王制、国语鲁语等文献,都不同程度地记载了这种巡狩政治的具体方面。大要言之,在以征伐、祭祀为根本大政的古代,巡狩的本意是天子率领护卫大军在疆域内视察防务、会盟诸侯、督导政事、祭祀神明。然从实际方面看,春秋之前的天子巡狩,其实际内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则祭祀天地名山大川,二则会盟诸侯以接受贡献,三则游历形胜之地。就其行止特征而言,一则以舒适平稳,一则以路途短时间短,一则以轻松游览。真正地跋涉艰险,将巡狩当做实际政事而认真处置,且连续长时间长距离地大巡狩,唯嬴政皇帝一人做到了。

第一次大巡狩是灭六国的次年,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时年嬴政四十岁。这次是出巡陇西、北地两郡,一则巡视西部对匈奴战事,二则北部蒙恬军大举反击匈奴事。这次出巡的路线是:咸阳陈仓上邦临洮北地返经鸡头山经回中宫入咸阳。这次路程不长,然全部在山地草原边陲行进,且多有匈奴袭击的可能性危险,其艰难险阻自不待言。

第二次大巡狩,在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时年嬴政四十一岁。

这次大巡狩的路线是:咸阳河外峄山泰山琅邪彭城湘山衡山长江安陆南郡入武关归秦。从路程之遥与沿途举措之多看,大体是初春出初冬归,堪堪一年。这次大巡狩的主要使命,是宣示大秦新政之成效,确立帝国威权之天道根基。是故,其最主要举措是四则:其一,峄山刻石以宣教新政文明;其二,泰山祭天封禅,梁父刻石,以当时最为神圣的大典,确立帝国新政的天道根基;其三,登之罘山,刻石宣教以威慑逃亡遁海之复辟者;其四,作琅邪台并刻石,系统全面地宣教新政文明。

列位看官留意,这个伟大帝国的直接史料在后来的战乱中消失几尽,帝国华夏大地所留下的实际遗迹便成为弥足珍贵的直接史料。譬如峄山刻石文、之罘山第一次刻石文皆未见于史记,对于非常注重言论记载的太史公而言,绝不会有意疏漏,完全可能是司马迁时已经湮灭,或被掩盖隐藏,而后世重新得以发现。唯其弥足珍贵,不妨录下三篇刻石文辞1,以窥帝国风貌

峄山刻石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弛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梁父刻石文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静,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琅邪台刻石文

最新小说: 娘家弃,夫家嫌,重生王妃嘎嘎乱杀 权臣强宠,废柴丫鬟上位手册 糙汉猛,媳妇胖,赚钱虐渣压塌炕 妖娆通灵师 小可怜被赶出门后,成了豪门少奶奶 七零辣妻:厂长老公追着跑 铮少的小娇妻,又美又野 闪婚豪门大佬,锦鲤仙妻甜蜜蜜 重生后,阴鸷庶子天天盼她守寡 十国江山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