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五章 卫鞅入秦 第五节 秦孝公奇策试真才

第五章 卫鞅入秦 第五节 秦孝公奇策试真才(1 / 2)

景监起来得很早。城头的五更刁斗打完,他便在朦胧曙光中练剑了。

久在军中作战,他历来没有睡懒觉的恶习。目下虽说做了内史,依旧是勤奋谨慎。梳洗以后,他便坐在小书房看一卷简册,时而在简册上用刻字小刀划个记号。这是进入秦国的列国士子名册,他要对每个人的基本情况有个大约的了解,以备国君随时问及。求贤令发布之后,一直是他在具体管这件事。按照秦国传统,日常的官吏安置由上大夫甘龙管辖。这次大规模求贤在秦国是史无前例,孝公便派景监做甘龙副手,专门管辖求贤的诸种事务。甘龙对向列国求贤本来就很冷漠,让景监介入人事他更是颇有微词,对求贤之事便很少过问。有几次景监登门商议招贤馆选址和来秦士子的俸金事宜,都被甘龙岔开话题,要么就是一句“内史少年英锐,就相机而断吧。”景监碰了软钉子,却从来不对国君奏报,只是兢兢业业的化解一个又一个难题,总算没有使求贤大计半途而废。在他谨慎周到的操持下,陆续来秦的二百多名山东士子,总算留下来了一百余人。其余一小半,都是忍受不了秦国的种种穷困,回头走了。剩下的这些人也还算不得稳定,这一点最教景监头疼。士人们读书习兵,为的就是个功业富贵。论做官,到得秦国就是做了大夫,也不如魏国一个小吏富裕丰华。论治学,齐国稷下学宫给士子的待遇比秦国好过百倍。在这种积贫积弱的情势下,有士子入秦,已经是破天荒了。至于来了又走,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儿,只有尽心尽力的留几个算几个了。

景监连看了两遍花名简册,也没有发现他心中的那个名字。真奇怪,百里老人捎来书简,分明说此人已经入秦,却为何还没有到他一想到在安邑洞香春对弈的白衣士子,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冲动和敬慕。此人若能入秦,定可大有作为。可是,他为何不见呢莫非也是来了又走了心念及此,景监心里顿时感到空落落的。想想还是先做眼下的事吧,那种可遇不可求的事儿想也没用。他起身离座,收拾好简册,准备到招贤馆等候秦孝公。今日,国君要到招贤馆看望入秦士子,还要宣布对士子们任用的办法,是最要紧的日子了。

秦国招贤馆在南门内城墙边的一条小街上。

这里原来是一座旧兵器库。实在没有现成的庭院房屋,景监便找栎阳令子岸和卫尉车英商议,将旧兵器般出,腾出了这座带有庭院的府库,经过紧急修葺,尚算过得去。大门前,临时赶起来一座石牌坊,门额正中是老石工白驼刻的四个大字正国求贤。庭院内围成方框的四排青砖大房,分割成一百多间小屋,入秦士子人各一间。景监亲自督办招贤馆士子们的饮食,保证了招贤馆士子每日三餐皆有肉食和白面烤饼。这在当时的栎阳,已经是超豪华的生活了。因为在秦国,连七十岁的老人也不能做到日有一肉,即或国君秦孝公,也至多是三日一肉食,而入秦士子却是餐餐有肉,谈何容易仅此一点,已经在栎阳城大为轰动。国人们每日闻着招贤馆飘出来的肉香,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儿子讲这样的话:“看见了么想天天吃肉,就得有本事进招贤馆。”听见竟有士子逃走,栎阳庶民气得牙根发痒,纷纷大骂:“鸟全撵跑算了”“吃了个肚儿圆还跑,忒没良心”“没了了他们有甚打紧老秦国照样打胜仗”骂归骂,气归气,栎阳老秦人终究还是非常敬重这些士子。但凡在城中遇到招贤馆的长衫士子,憨厚的秦人莫不垂手让道,在店铺买杂物,店主更是将价钱压得奉送一般。引得招贤馆士子们无不感慨,每日聚餐时大谈秦人的憨朴厚道。

景监来到招贤馆,正是太阳初升的卯时。吏员们已经在庭院中摆布好了国君会见士子们的漏天场子。院中铺了两百张芦席,每席一张木几。正前方中央位置摆了两张较长大的木案,虚位以待。

卯时首刻,招贤馆掌事撞响了那口古锺,三响之后,士子们陆陆续续走出小屋,到芦席前就座。这时,一个白衣士子从偏门走进,坐到了最后排的中间,头上缠了一条宽宽的白布巾,显得面目不清。他便是卫鞅。昨晚虽然大醉,但他喜爱烈酒的习惯和非同寻常的酒量,却使他经受住了来得猛去得快的秦凤酒的冲击,一觉醒来倒是分外清醒。他不想按照神秘老人的书简先找景监,却很想先到招贤馆看看再说。他和景监下过棋,怕他万一认出自己,便包了一块头巾不声不响的坐在议论纷纷的士子中间,倒真是没人注意到他。

士子们哄哄嗡嗡的,不是交谈相互见闻,便是对秦国新君做种种猜测。山东列国对秦国新君传闻颇多,乃至大相径庭。士子们入秦,许多人最感兴趣的,竟是一睹这位敢在求贤令中数落自己祖先的奇异国君,其中不乏见了这位奇异君主便要离开秦国者。可是,这位发出求贤令的国君一个多月来竟始终没有来招贤馆,许多士子熬不住,骂着“求贤不敬贤”一类的话,便陆续走了。今日,这位国君终于要露面了,士子们的兴奋是显然的,猜测也是千奇百怪的。

这时,招贤馆掌事高声报号:“秦国国君驾到”

景监前导,秦孝公嬴渠梁从容走到中央案前。他一身黑色布衣,腰间勒一条宽宽的牛皮板带,头戴一顶六寸黑玉冠,脚下是一双寻常布靴,面色黝黑却没有留胡须,眼睛细长,嘴唇阔厚,中等个头,一副典型的秦人相貌。如果不是在招贤馆而是在街市山野,谁也不会将他认做七大战国之一的秦国君主,只当他是一个寻常布衣而已。场中士子们顿时一片叹息议论,显然是感到了失望。在大多数士子们的想象中,秦国虽穷,但却是剽悍善战的蛮勇之邦,若是秦孝公生得膀大腰圆红发碧眼面目狰狞,他们倒是毫不足怪,甚至会啧啧赞赏。今日一见,却是如此的平庸无奇,没有一点儿逼人的英雄气概,如何不令人沮丧这种失望的议论叹息,是谁都感觉得到的。奇怪的是,秦孝公却是没有丝毫的窘迫难堪,镇静自若的站在那里,不笑不嗔,竟是面无表情一般。

景监拱手高声道:“诸位先生,国公亲临招贤馆,向先生们昭明任贤用能之国策,以定诸位去向。”又向秦孝公拱手道:“君上请入座。”

秦孝公摆摆手,没有坐入大案,却是肃然站立,凝重开口:“诸位贤士不避艰险,跋涉入秦,嬴渠梁与秦国臣民深为敬佩,谨向诸位贤士深表谢意。”说完向场中深深一躬。若在其他大国,士子们一定会感动呼应。但在秦国,他们似乎很自然的忘记了这一点,认为在穷乡僻壤受到如此礼遇是天经地义的。而且,这是虚礼,关键是看他后面讲些什么。毫无反应的寂静中,只听秦孝公继续讲道:“秦国僻处西土,积贫积弱,是以求贤图强。诸位入秦,当是胸中所学未展,平生抱负未达。秦国需要诸位治国图强,诸位也需要秦国一展大才。秦国将成为诸位一展才学的山河大场,诸位也将成为秦国的再造功臣。如此天地机遇,须当诸君与嬴渠梁共同珍惜”

一位中年士子不耐,霍然站起拱手道:“吾乃齐国稷下士子。秦公莫要虚言,我等是做事来的,请即刻确认职掌,各司其职,治理秦国。莫得误了时光。”

如此公然要官,确实为不逊之言。士子们虽说心中着急,也感到此人过于桀骜不驯竟是大为失礼。却不知这位国君如何发作一时间全场紧张,竟是默然无声。

秦孝公却是微微一笑,不紧不慢道:“先生之言有理。依列国惯例,士达则任职。然秦国与列国素少来往,山东士子对秦国也所知甚少,匆促任职,难展其能。国府对诸位的才能所长,知之不详,亦难以确任职掌。嬴渠梁之意,请各位带国府令牌,遍访秦国三月,而后各出治秦之策。国府视各位策论所长,而后确任职掌。诸位以为如何”

话音落点,士子们感到大是新鲜惊奇,又是哄哄议论声四起。这些山东士子们能来秦国,自感已经是降尊纡贵了,内心企及着来到秦国便能立即做个高官,虽然穷些,好赖也是士子正途。不想这位国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还要让士子们先到穷乡僻壤跑三个月。招贤求士,岂有此理终于,还是方才的稷下红衣士子不耐,站起来拱手高声道:“秦公此言差矣。秦国无士,天下共知。我等犯难历险而来,公却如此烦琐不堪,惜官吝爵,天下有如此待贤之道乎”辞色锋利,引起一片赞叹附和。

秦孝公郎声大笑,踱步悠然道:“惜官吝爵,人君大患。滥官滥爵,国之大患。今秦国欲求治国大才,共享秦国可也,何惜区区官爵权禄然各位谁是大才谁是中才小才谁长于治国谁胜于军旅谁堪庙堂谁可县治岂能混沌间以寥寥数语定之嬴渠梁对天明心,三月之后,各位若有任职不当者,尽可鸣鼓见我”一席话慷慨明朗,掷地有声,全场静了下来。

稷下士子红衣大袖一摆,脸上漏出轻蔑的微笑,“此等做法,闻所未闻。秦国之官,不做也罢我等去也。”向秦孝公一拱手便走。同时有二十多个人站起附和,“君非信人,我等去韩国吧。”

“诸位且慢。”秦孝公在士子们身后招手。

士子们回身,眼中重新流露出希望。秦孝公平静的一拱手,“诸位入秦不易,修业成才更不易。景监内史,发给每位先生五十金,资其前往他国。”又回身对场中士子们道:“列位,三月之后,若有不堪秦国贫弱艰难者,国府赠百金,车马礼送回乡,以使贤士不虚秦国之行。愿留秦国者,当与国人共渡艰险,共享富强。”

全场默然肃然中,原先欲走的八九人又回到场中坐下,其余人终于拂袖而去了。

座中一个布衣士子站起高声问道:“在下王轼,请问秦公,士子所学不一,公欲以何种学说为治秦根本”

“入秦士子,各有所学。至于以何家为本嬴渠梁所学甚浅,尚无定策。然则有一条可明白告知诸位,秦国求实不求虚,无论何家治秦,必须使秦国富有强大。能使秦国富强者,那家都行。”

“好”士子们终于一起认可了这最结实最无学派偏见的一条,喊起好来。

午后,士子们又聚在一起纷纷议论,交流的结果,又走了三十多个。招贤馆可可的剩下了九十九名士子。景监一边不断的发出返金,一边感慨的连连叹息。这些金钱是国君硬从宫室府库挤出来的,不送这些人,还可增加一点留下人的访秦衣食零用。发给这些离开的士子,等于白扔了四五百金。对于步履惟艰的秦国,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打理完这些事,又和留下的士子们盘桓了半日,景监才回到府中。这时,已经是掌灯时分了。

景监的父母和哥哥,都在在跟随秦献公大战时双双阵亡。原先的旧宅也早早被他变卖了。那时侯,他决意报仇血恨马革裹尸,哪里能让一院房子拖累不想人事无常,他却竟然做了内史,要住在栎阳城里了。秦国惯例,旧族子弟做官不封赐宅第,加之此事由甘龙上大夫管辖,自然是不可能对他这个“新贵”做特例处置。景监倒是常见国君,无话不谈,惟独对自己的私宅绝口不提。他咬牙变卖了父亲留下的一副上好的牛皮盔甲,加上原有的几百刀币,买下了偏僻小巷里这座小小庭院。两排房,共六间。景监刚刚二十二岁,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娶妻,家中却有一个十三岁的养女。这个女孩儿是他在军中一个生死朋友的独生女儿。老友是个千夫长,正当盛年时却惨烈战死。老友的妻子在埋葬丈夫的时候,向景监三拜叩头,将女儿推进景监怀里,竟跳进墓坑剖腹自杀了。景监含着眼泪将这个小女孩儿领回家认做了义女。小女聪慧伶俐,将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景监便也没有再雇佣仆人。

听见门响,小女儿碎步跑来开门,笑道:“吔,回来这么早啊。”

景监笑着拍拍小女:“小令狐,叫爹,给你好吃的。”

小令狐顽皮的一笑:“不叫,你才多大好吃的留给你自己吧。”拉着他胳膊亲热的进了景监住的正房。景监无可奈何的笑了,“好好好,给你吧。哎,别急,读书了没有”小令狐做个鬼脸儿笑道:“读了读了,都背过了呢。啊,肉饼吔”跳起来便抱住了景监。景监笑问:“你却给我吃什么呢”小令狐顽皮的一笑,“别急,就来。”便无声的飘到厨屋,顷刻间又飘了回来,木几上便有了一盆香喷喷绿莹莹的藿菜羹和一盘面饼,另有一个小木盘,盘中放着切开成两半的一个肉饼。景监板着脸道:“肉饼是给你的,拿过去吃了。”小令狐娇嗔道:“不,你不吃我不吃。以为我不知晓,自家挨饿,整天给我吃好的。”亮晶晶的双眼中竟是溢满了泪水。景监笑道:“你个小东西,知道甚爹是大人,你是小儿,能比么你要不吃完它,我今日也不吃饭了。”说着,认真的放下筷子就要站起来。小令狐着急道:“哎哎,一会儿凉了不好吃了。我吃我吃,不行么”说着便捧起肉饼细嚼慢咽起来。景监吃完了晚饭,她竟是还有大半个肉饼捧在手里。景监正要训斥,却听见“嗒嗒嗒”的敲门声。小令狐跳起来就要去开门。景监道:“坐下,天晚了,我去。”

栎阳不比安邑,天一黑就满城静寂,官府吏员也极少晚上走动。这时候会有谁登门呢国君急召为何却没有马蹄声景监思忖间走到门口,隔门问道:“何人敲门”

“故人来访,无须担忧。”门外声音颇为耳熟,景监却一下子想不起来。待他拉开木门,月光下却站着一个微微含笑的白衣人,似曾相识。景监打量端详有顷,惊喜的高声笑道:“中庶子卫鞅快哉快哉”白衣人笑道:“安邑手谈,栎阳重逢,确是快哉。”景监拉住卫鞅的手,“鞅兄真乃天外来客,想杀我也。来来来,屋里坐。寒舍狭小,实在惭愧,这里这里。小令狐,上茶”偏房一声答应,小令狐笑盈盈飘来,“先生,请用茶。”景监笑道:“鞅兄,这是我的义女,叫令狐丽元。小令狐,这是爹的神交挚友,快快见礼。”小令狐红着脸做礼道:“见过先生。”景监笑道:“去收拾酒菜来,爹与先生接风洗尘。”小令狐嫣然一笑道,“你们先说话,片刻就来。”便轻捷的跑了出去。

“鞅兄啊,你来了就好,我明日即刻向国君禀报。”

卫鞅摆摆手笑道:“内史不知,我今日也在招贤馆呢,一切都明白。”

景监大是惊讶,“如何你先去了招贤馆不先来会我”

“国家求贤,招贤馆是公道,内史举荐是私道。先公后私,入政大道也。”

景监钦佩的一拱手,“鞅兄人正心正,景监佩服。国君宣示的做法,是因了对士子们才具不清楚。兄之大才,景监已经领教,当由景监担保引荐,无须耽延时日。”

卫鞅笑道:“鞅初入秦国,得遇内史一片热诚,先行谢过。”

景监连连摇手,“哪里话来为国举贤,职责所在,鞅兄何必拘泥俗礼”

卫鞅正容道:“实言相告,鞅也曾想过请内史直接引见于国君。然则今日招贤馆所见所闻,领略了秦公之气度胸襟,此念顿消。秦公思虑深远,透彻坚实,不为士人浮躁虚荣所动,提出的试贤奇策,令人心折。求贤令出自此公,绝非虚妄之笔。鞅虽学有所长,然对秦国民治尚无深彻了解,若依秦公之法,访秦三月而后对策,自显各人才具之高下。如此大道,鞅若刻意回避,岂是名士本色”

“如此说来,鞅兄准备访秦了”景监终是有些困惑。

卫鞅点点头,“我自己原本也有此意,恰遇秦公如此明断,岂能错失良机”

“鞅兄以为深入山野,乃士人之良机”

卫鞅看着景监惊讶的神色,不禁哈哈大笑,“难道内史以为是坏事么”

景监不禁大为感慨,叹息一声道:“我是说,招贤馆士子们却无人做如此想啊。他们大都以为多此一举,甚至认为是折磨贤士。秦公苦心,惟君一人体察也,岂非是知音难求神交难遇”

此时,小令狐用一个大木盘上来了酒菜。却是一陶盆蔓箐炖羊肉,一盘鲜韭,一盘青萝卜,一盘野苦菜。小令狐摆好酒菜笑道:“请先生慢用。”便笑着走了出去。卫鞅笑道:“小女年幼聪慧,真乃罕见。”景监苦笑,“亡友孤女,我疏于督导,不知礼数,鞅兄鉴谅。”卫鞅大笑,“本色本性为天质,何苦拘泥礼数我看啊,此女将成内史绝佳助手。”景监略显窘迫的笑道:“鞅兄笑谈。此事一言难尽,容后细说。来,我们干一杯”

卫鞅举杯饮尽,便去夹那苦菜。景监笑着阻止,“鞅兄啊,那是野苦菜,你吃不下的。来,炖羊肉。”卫鞅笑道:“我已经尝过一次,苦中自有后味无穷。”说着便吃下一筷,又大饮一杯,慨然笑道:“吾爱秦国,惟有两宗耳。”景监笑问:“哪两宗”卫鞅笑答:“苦菜烈酒,尽皆本色。”景监大笑,举杯一饮,“秦国别无所有,惟此两样,取之不尽。”卫鞅笑道:“惟其如此,卫鞅可为秦人,是么”景监慨然高声,“然为鞅兄之苦菜烈酒,干”两人大笑碰杯,一饮而尽。

卫鞅连饮,满面红光,“鞅有一请,内史助我。”

“鞅兄请讲,景监当全力相助。”

“三月之内,不要对秦公言及卫鞅。”

景监惊讶,“却是为何”

“三月后,秦公若对卫鞅不满,尚请内史保我与秦公连见三次,可否”

景监更是困惑莫名:“鞅兄何出此言以鞅兄大才,秦公何以不满一次便可任职,此后同殿为臣,何故三次”

卫鞅微笑摇头,“君若信鞅,便当为之,君若不信,亦可不为。个中因由,日后自当详告,此时却不便说明。此乃卫鞅拜会内史之故也。”

景监沉吟有顷道:“好景监当勉力为君斡旋。”

卫鞅起身,郑重一躬,“君子重然诺,内史信人也。卫鞅告辞,三月后再会。”

“且慢。”景监举起大陶杯,“鞅兄当辛苦三月,景监以此杯为君饯行。”

“好”卫鞅朗声大笑,“卫鞅若负苦菜烈酒,无颜见君。干”

两人不约而同的伸手相握,举杯相碰,慨然饮尽。

第二天清晨卯时,卫鞅来到招贤馆。士子们还在各自的小屋里收拾衣物零碎,有富裕者来时还带有随身贵重之物,吵吵嚷嚷的要求招贤馆掌事找地方保管,也有人站在院中商议该到哪里去有人说:“我看只到县府走走就行了,难道真到穷乡僻壤不成”有人立即应和,“对,反正秦公说是随意走访不做定规嘛。”又有人道:“没有车马,仅这翻山越岭就累死人,能到县府就谢天谢地了。”更有一个士子扬着手中短剑道:“荒山野岭,遇到刺客盗贼如何办治民在官嘛,看民有何用”吵吵嚷嚷,竟是莫衷一是。发放钱物的书吏案几前还是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开始。

卫鞅向院中扫了一眼,径直走到书吏案前递过刻名木牌。书吏恭敬热情的笑道:“先生稍等。”便翻开花名简册浏览,竟是没有找到卫鞅的名字,正在诧异间,景监来到案前吩咐,“这位先生昨夜刚到,尚未住进招贤馆,给先生办理吧。”书吏点头答应,便给卫鞅发放了一应物事。那是四样东西:一张手掌大的通行令牌,装在一只皮袋里的一千枚秦国铁钱,一双结实的皮靴,一支骑士用的短剑。卫鞅久有孤身游历的经验,早已是一身布衣,利落的收拾好东西,当场换上皮靴,便走出了招贤馆。景监默默望着他的背影,久久伫立在院中。

卫鞅这次没有骑马。他知道,马虽可以代步,但在穷困的山乡,一则是快不了多少,二则是草料负担难以解决。布衣徒步对于他来说,本来就不是新鲜事,而且踏勘的又是一个准备长期扎根的国家,兴奋而愉快,丝毫没有苦不堪言的沮丧情绪。他也没有在招贤馆士子中寻觅同伴,他相信这么多士子中肯定也有刻苦勤奋之人,不会全然是浮躁虚荣之士。即或如此,他仍然愿意孤身而行。在他看来,深刻的思虑是孤独的审视所产生的,大行赖独断,不赖众议。深访山野,啧啧众议只会关注行止妨碍心神,而无助于明澈的思虑。

卫鞅首先向西。入秦以前,他仔细研读了能找到的一切有关秦国的典籍,对早秦部族的坎坷足迹有了深刻印象,知道偏僻的西陲正是秦国的根本,秦国的根基在西方,在泾渭上游的河谷地带。当年秦部族东进勤王,就是从陇西的河谷地带秘密开进的。秦人本是一个古老的东方部族,从商代开始,奉命西迁,成为殷商王朝抵御西部戎狄的主要力量。殷商灭亡后,秦部族作为先朝遗族被轻视遗忘。秦部族回迁无力,便在西部边陲的戎狄海洋里浴血奋战,夺得了泾渭河谷半农半牧。周穆王时代,秦部族出了个驯服烈马且有驾车绝技的造父,秦部族方得在西周王朝初漏端倪。周孝王时期,秦部族为周室牧养战马有功,被封了一个不够诸侯等级、只有三十里地的“附庸”小邦,头角终于露了出来。三代之后,戎狄屡犯中原,秦部族重新被起用,首领秦仲被封为周天子的大夫,率领秦部族抗击戎狄,秦部族锋芒再现。却不幸秦仲战死,戎狄退却,秦部族再次被遗忘。

数十年后,周幽王失政,戎狄大举占领镐京,杀死幽王,焚烧镐京,周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子宜臼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再次想起了戎狄克星秦部族。于是冒险西进,亲自求援。首领秦襄亲率五万剽悍善战的骑兵东进,一战将戎狄击溃驱逐,又全力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秦部族对周王朝的再造大功,终于使它成为继承全部周室王畿的大诸侯国。象这样脱离中原文明,在西部边陲独自发展数百年,即或是当今最强大的魏国,也未必能够做到。惟其如此,秦国的封闭,秦国的孤立,秦国的穷困,秦国屡败于东方而没有灭亡的原因,应该都可以在西部找到踪迹。

卫鞅正是想到秦国西部老根上,看看能否找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

依旧是边走边问,风餐露宿,整整十天,才走过了秦国旧都雍城,走到了数百年前秦部族被封为“附庸”的山间盆地。这里再向西走三五十里,便是两山夹峙的陈仓险道,也是当年秦穆公对付戎狄的咽喉要塞。

卫鞅走到陈仓口山巅的时候,正是夕阳将落的时分。茫茫群山的沟沟壑壑均被染成了金色,沟中可见民居点点,炊烟袅袅,山岭石面裸露,一条小河从沟中流过,两岸乱石滩依稀可见。其时正是夏日,山野沟壑竟是难得看到几株绿树,充满眼中的不是青白的山石,便是莽苍苍的黄土。山沟中时有“哞哞”的牛叫声回荡,使山岭沟壑倍显空旷寂凉。卫鞅站在岭上遥望,不由沉重的叹息一声。这是他走遍列国,所见到的最为荒凉贫瘠的地方。应当说,这还是老秦人最早的根基之一,肯定还不是最穷困的地方,也就是说,秦国还有更多的穷山恶水,更多的不毛之地。腹心地带的渭水平川他已经大体看过了,那是一种富庶的贫瘠。那么这里已经是真正的穷困了,可是竟然还有比这里更为穷困的地方,秦国可真是满目荒凉的穷极之邦啊这样的国家,要变成满山苍翠遍野良田遍地牛羊民富国强的强盛之邦,无异于痴人说梦。没有翻天覆地的大志向大动作,休谈秦国富强啊。

最新小说: 惨死重生一路杀疯,太子他看红了眼! 娘家弃,夫家嫌,重生王妃嘎嘎乱杀 权臣强宠,废柴丫鬟上位手册 糙汉猛,媳妇胖,赚钱虐渣压塌炕 妖娆通灵师 小可怜被赶出门后,成了豪门少奶奶 七零辣妻:厂长老公追着跑 铮少的小娇妻,又美又野 闪婚豪门大佬,锦鲤仙妻甜蜜蜜 重生后,阴鸷庶子天天盼她守寡